驻乌克兰大使杜伟在《2000报》发表署名文章:《美国挑起“贸易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来源:    2019-05-30 23:03
[字体: ]      打印本页

  2019年5月30日,驻乌克兰大使杜伟在乌克兰主流媒体《2000报》发表题为《美国挑起“贸易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引起包括乌克兰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担心中美“贸易战”可能会殃及全球。从各国媒体的反应,我深深感到,美国挑起“贸易战”不得人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朝野上下围绕“谁失去了中国”掀起了一场大反思,大辩论。70年后的今天,我们希望美方不要误判形势,一意孤行,再次犯下失去中国的战略错误。正如今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指出的,美国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也是与世界脱钩。关于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我想强调以下五点:

  第一,美国以“吃亏论”为由挑起“贸易战”是颠倒黑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以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亏为由,不仅向中国,还向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挥起关税大棒,把“贸易战”战火烧到了全世界。作为世界贸易规则主要制定者的美国,多年来明明是世界各国提供物美价廉服务和产品的“享用者”,现在却把自己装扮成国际贸易的“受害者”,哭着喊着说自己同各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损失数百万就业岗位”,纯属荒唐。

  以中美贸易为例,很容易就看出来究竟是谁“吃了亏”。首先,过度消费、储蓄不足、巨额财政赤字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低储蓄、高消费是典型的美国人生活方式。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方式,美国政府一直乐于通过贸易赤字形式“借钱过好日子”。没有中国的“世界工厂”,哪来美国的“消费天堂”?其次,美国贸易逆差是其自身经济结构失衡的必然结果。美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将低端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自己占据产业链高端,中国赚取的只是附加值很低的加工费。销售一部苹果手机,美国独享利润的60%,而中国只能赚取1.8%的“辛苦钱”。所以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利润被美国跨国公司拿走了。第三,美国贸易逆差也是美元霸权带来的结果。美元具有“嚣张的特权”,美国用几美分成本印制的100美元大钞,可以轻松换取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如果这也叫“吃亏”,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容易赚钱的买卖了。

  第二,美国指责中国在中美经贸磋商中的“出尔反尔论”是倒打一耙。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但近来,美方颠倒是非,指责中方“违背承诺”“出尔反尔”。究竟是谁在“出尔反尔”呢?自2018年3月以来,中美经贸磋商谈了11轮,其中几经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方得寸进尺,反复无常。去年5月19日,中美双方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仅仅10天后,美方就公然违背承诺、恣意提高关税;去年12月1日,中美就贸易采购数额达成共识,但美方马上又“狮子大开口”,抬高要价;今年5月5日,美国在磋商即将接近尾声时,又突然重启关税威胁,给双方谈判设置障碍。

  谁在“出尔反尔”,国际社会自有公论。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面对美方的“出尔反尔”,中国对下一步中美贸易磋商态度十分明确:中国愿意合作,但合作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是打是谈,悉听尊便,中国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

  第三,美国封杀华为公司的实质是“中国威胁论”作祟。美国一方面指责中美贸易不平衡,美方存在巨大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却以华为公司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将其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国公司向其销售产品和技术。美国拿“中国威胁论”说事,暴露出来的是自己的“阴暗心理”和挥之不去的“冷战思维”。美国至今拿不出来华为产品有“后门”的证据,欧洲各国经多年审查也没有发现华为有安全漏洞,反而是以“安全性差而声名狼藉”的美国思科公司不断被发现“漏洞”。美国国家安全局曾长期对华为公司实施监控,现在不去查查自己的思科公司,反而指责华为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真是无异于“贼喊捉贼”。

  美国叫嚣的“华为威胁论”,其实是“中国威胁论”的最新翻版。近年来,华为公司逐步成为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制定行业标准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领头羊”,令美国感到了“威胁”。美国政客轮番游说列国,到处给华为公司泼脏水,怂恿其他国家抵制华为5G通信设备,主要目的就是要拿华为开刀,保持美国的科技垄断地位,全面阻止中国超越。但好货不怕比。华为5G设备优势突出,其特点一是尺寸小,基站仅重20公斤,既可以挂在墙上,也可以放在下水道里,二是费用低,安装基站不需使用吊车,在欧洲安装一个可以省下1万欧元,三是速度快,能够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这些特点都特别适合欧洲国家。许多欧洲国家已经表示,将继续使用华为设备,不会“跟风”封杀。

  第四,美国之所以挑起“贸易战”是“中国崩溃论”的误判。多年来,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当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之际,“中国崩溃论”再次沉渣泛起。一些美国人以为,中国经济对贸易依赖性较大,此时只要通过极限施压的“贸易战”,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并彻底搞垮中国。

  “中国崩溃论”折射出这些人对中国发展走向认知的肤浅和短视,美国打错了算盘,“贸易战”根本无法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经70年风吹雨打,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抗打击抗风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平稳,GDP增长6.4%,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仍将是美国的两倍。由于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消费超过外贸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第一季度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超过65%。而中国外贸差额占GDP比重已经降到1.3%,远低于美国的3%。今后,中国将更加积极地调整经济政策,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潜力,用事实让这轮“中国崩溃论”再次“崩溃”。

  第五,美国挑起“贸易战”是“美国优先论”强盗逻辑的集中体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喊着“美国优先”的口号,将美国利益霸凌于其他各国利益之上,罔顾国际准则,恣意妄为,任性退群,先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巴黎气候保护协定、伊核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十余个国际组织与协定,严重破坏国际秩序,成为国际社会的“麻烦制造者”。

  在“美国优先论”下挑起“贸易战”就可以确保美国优先吗?我看美国当局可能会失望了。贸易战下没有赢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深度融合的今天,美国的任意妄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在国内,美国砸的是老百姓的饭碗。美加征关税已经使美国豆农在2018年损失了近80亿美元,普通四口之家每年多支出近800美元,还可能导致美国2020年底前流失20万个工作岗位。在国际,美国砸的是自己的信誉。美国一向以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者自居,现在却背弃国际承诺,短期看来似乎可以获得些蝇头小利,但长远看来必将形象尽毁,被世界唾弃。

  总之,美国挑起“贸易战”是损人害己。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国更应该担心自己的大豆、飞机去卖给谁。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进一步向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国打开市场大门,进一步推动贸易多元化。去年,中乌贸易额接近100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乌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优质农产品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不久前,两国还达成了中方向乌方提供15亿美元贷款担保额度。中乌都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也理应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共同捍卫者。中乌两国及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一定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