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驻乌克兰大使杜伟在乌主流媒体《2000报》发表题为《中国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的成功实践值得全球借鉴》的署名文章,全面阐述了我新疆民族政策以及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去极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用事实驳斥了有关乌媒此前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涉疆不实报道。全文如下: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多样的民族文化,是多种文明交汇之地,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几十个不同的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和谐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以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为突出特点的暴力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进入活跃期,也对中国新疆的繁荣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政府不得不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却引起某些别有用心国家和不明真相人士的反对与攻击。我深感有必要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新疆。
一、新疆是中国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园
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相当于欧盟成员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华夏、伊斯兰和基督三大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自古以来就生活着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数十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最具多样性的地区。新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更是中国最大的矿产、能源、生物等资源富集地,与哈萨克斯坦、蒙古等8个邻国接壤,亚欧大陆桥从这里通过,是中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基地,在欧亚地区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击败匈奴之后,便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实施对新疆的行政管辖。今天新疆所有的民族,都是当时的汉族等民族在这之后的2000年里逐渐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同世界其他民族融合地区一样,新疆历史上也有过短暂的民族纷争,但大多数时间是和谐共处、互通有无,这也是伟大的丝绸之路从这里通过的重要原因。历代中国中央政府也对少数民族采取不同形式的自治政策,从而使各族语言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有过汉族中央政权被少数民族取代而后相互融合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发生过欧洲历史上那种血腥的宗教战争,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北美历史上对原住民的赶尽杀绝。
二、新疆是中国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活典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正是在宪法的保障下,新疆各个民族70年来和谐相处,共同建设新疆这个美好家园。
新疆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得到切实保障。1949年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长了1.5倍,哈萨克族人口增长了1.8倍。1978年在全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包括少数民族,为少数民族的人口自然稳定增长提供了充分条件。
新疆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新疆现有清真寺、教堂、寺院等各种宗教活动场所2.5万座,其中清真寺2.44万座。新疆平均每530位穆斯林就拥有一座清真寺,远高于平均每910位穆斯林才拥有一座清真寺的土耳其。中国很多主要城市的机场和火车站都为穆斯林礼拜提供专门的设施和场所,政府每年定期组织穆斯林集体前往麦加朝觐。
新疆少数民族的独特语言得到有效保护。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新疆街头的店铺基本上都使用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双语标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校都实施汉语和民族语言双语教学,数百个广播电视台使用汉语、维语等多种民族语言播出节目,高考中也使用汉、维等5种文字的试卷。
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得以代代传承。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等109所宗教文化古迹被列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新疆是宗教极端势力实施暴恐活动的重灾区
冷战结束后,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实施的暴恐活动在全球进入活跃期。中国新疆与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西亚毗邻,因而成为极端组织渗透和实施暴恐活动的重灾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为代表(该组织已列入联合国和美国、英国、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禁止活动的恐怖组织名单),中国境内外的宗教极端和分裂主义势力在新疆策划并实施了数千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各族民众伤亡。极端分子炮制宣扬“圣战”的音视频并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以“杀死异教徒就可以上天堂”等谎言煽动不明真相的穆斯林,甚至对前往麦加正常朝觐的中国穆斯林进行洗脑。
四、新疆是中国政府成功探索去极端化的试验田
由于新疆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发展相对滞后,当地一些穆斯林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又缺乏一技之长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作,容易受到极端思想感染,沦为极端势力实施暴恐活动的工具。为此,中国政府在借鉴和吸收国际社会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
一是通过减贫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消除极端化土壤。截止2017年底,新疆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78公里,超过了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全疆14个地州市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新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绿色能源,2017年绿色发电量增长44.9%,达415.3亿千瓦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确保最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现代化的电器产品。大量公务员分散到各地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中,与他们同甘共苦,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会必要的生存手段,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脱贫致富。中国近年来取得令世界惊叹的7.4亿人口减贫成绩,其中相当一部分成果是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有效阻止了极端主义的进一步蔓延。
二是通过设立教育培训中心帮助受极端思想侵害的民众去极端化。西方国家一些人士没有去过新疆,不了解那里的真实情况,却喜欢以“人权”为借口,对新疆的去极端化和反恐措施横加指责。事实上,防止部分具有危险倾向的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现实伤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探索解决之道。中国的办法是设立教培中心加强教育引导,尽可能避免极端主义造成实际危害。如果其他国家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也愿意借鉴。
这些教培中心本质上是去极端化的寄宿学校,不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在这里主要学三样东西,即国语、法律和技能。正如乌克兰公民有义务掌握乌克兰语一样,中国公民也应学会正常使用通用语汉语,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法律,认识到任何宗教信仰都不能凌驾于国家宪法和法律之上。通过学习职业技能,则能够避免“失业导致贫困,贫困滋生极端思想”现象。
在教培中心没有所谓的“严刑拷打”,只有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与所有相关的“假新闻”所宣传的不同,在中心中完全保障学员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满足他们学习和生活扔需要,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心免费提供食宿,包括清真食品。学员可以定期回家,有事可以请假。学员亲属可以前往中心探访,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他们聊天。学员达到结业标准后,可由学校和政府推荐就业或自由选择自主创业。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各族学员走出中心大门,开始自食其力创造幸福的新生活。
事实证明,教培中心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目前新疆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过去两年内再未报告出现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这不仅有力促进了新疆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持稳定的努力,也为保障相邻的中亚地区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面对一些国家和人士对新疆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质疑,中国政府采取开放立场,邀请了几十个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和记者赴新疆参观访问,包括访问有关教培中心。很多人参观后都表示,当地人脸上洋溢的由衷笑容是对外界谣言的最有力驳斥和回击。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在打击恐怖主义、抵御极端主义方面确立并实施了清晰的战略,即让反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加强教育等措施相互支撑。这是非常明智的,值得全世界学习。
三是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互鉴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世界性威胁,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中国与同样面临恐怖极端主义威胁的几个邻国一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反恐公约》等一系列反恐合作文件,通过定期举办反恐演习、合作打击“以毒资恐”犯罪行为,有效震慑了恐怖主义向中亚和中国新疆地区的蔓延。中国还参与了“亚信”等国际安全事务论坛的工作,与更多伙伴交流反恐经验、协调反恐立场。
面对当前全球日益恶化的反恐形势,中国政府愿与各国分享去极端化经验,共同建立不断完善的反恐和去极端化全球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