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意大利《信使报》就南海问题刊发对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的专访,题为《所谓南海仲裁案是违法的,谈判协商是和平解决之道》,内容如下:
问:菲律宾就争议岛屿提出国际仲裁。中方为何反对?
答: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是违法的。首先,菲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超出了《公约》适用范围。第二,中国2006年根据《公约》规定作出了排除性声明,将有关问题排除适用强制争端解决程序。有30多个国家都作出了类似声明。第三,中菲早已在联合声明、联合公报等双边协议中选择了谈判解决争议的方式。中国与包括菲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有明确规定。菲单方面提请仲裁违背了“约定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坚持不接受,不参与,不会承认裁决结果。这一立场是中国维护国际法权威、维护《公约》完整性的正义之举。
问:美国声称中国通过部署导弹、建造岛礁等“军事化”行为影响航行自由,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称之为“滩涂上的长城”等等,中方有何回应?
答: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爱好和平、坚决捍卫和平的象征。中国在南沙群岛有关岛礁上部署必要和适度的防卫措施,是行使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和自卫权,不是什么“军事化”,与有些国家在非法侵占的中国岛礁上进行建设并整军备武性质完全不同。
在中国和域内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是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每年10万多艘船只安全自由通过,没有任何问题。同时,“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对于有些国家打着“航行自由”旗号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中国和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允许。
问:在南沙群岛发现油气资源是否改变了中国的态度?
答: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也最早并持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管辖。二战结束后,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和国际法收复了一度被日本侵占的南沙群岛,并通过编订地名、出版地图、行政设治、军事进驻等方式宣誓主权,加强管辖。此后几十年里,没有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产生异议。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该地区发现油气资源,相关国家开始侵占中国部分岛礁,由此产生了南沙群岛领土争议,这是南海问题的核心和根源。
问:中国划定的断续线延伸至距离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仅50多海里的位置,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岸线200海里以内为专属经济区。中国希望基于何种原则和平解决地区争议?
答:断续线和《公约》诞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两者适用的法律体系不同。中国早在1948年就标绘了南海断续线:中国在官方地图上公布南海断续线不是创设新的权利,而是确认已经形成的权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国家提出过异议。领土问题是习惯国际法调整范围,不是《公约》调整范围。《公约》是1982年谈成的,《公约》不反对在它之前已经形成的历史性权利,且多处提及历史性所有权、历史性海湾等。中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机制来管控争议,通过开发与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坚定维护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及南海和平与稳定。
《信使报》是意境内发行量第六、中部及罗马地区发行量最大报纸,在首都政界具有较高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