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莱索托主流英文媒体《公众眼报》全文刊登了驻莱索托大使孙祥华署名文章《南海问题:尊重法律和事实,反对阴谋与诡计》。全文如下:
南海问题:尊重法律和事实,反对阴谋与诡计
作为新任中国驻莱索托大使,我刚刚抵达马塞卢仅10天,便得知莱索托本地权威报纸《公众眼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我对此自然感到很兴奋,赶紧找来文章阅读,发现是关于南海局势紧张的报道。这使我认识到很有必要就此问题与莱索托读者交流。
《公众眼报》文章对中美两国军机在南海相遇的报道是平衡而详细的。考虑到南海问题复杂而敏感,并且对整个世界有着现实和潜在的影响,为帮助莱索托朋友深入完整地了解南海问题,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一介绍:
一、哪个国家对南海诸岛礁拥有历史性权益?
答案是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发现、命名和管理南海诸岛礁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00年的汉朝,也就是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中国就已经在南海地区从事经常性的渔业、种植和海运等活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把南海称为“涨海”,把南海岛礁称为“崎头”。自唐朝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在南海地区行使管辖和行政权力,包括建立行政机构、开展海事巡逻、天文、气象观测、开发管理资源等活动。上述事实已通过大量中外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包括古代地图、海图等得到证实。
欧洲殖民者很晚才到达这一地区,他们也认同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益。1868年,差不多也是英国侵占莱索托之时,英国海军曾出版了一本书《中国海指南》,书中明确记载只有中国人生活在南海诸岛上。
二、哪个国家对南海岛礁拥有主权?
答案还是中国。自从中国发现并管理南海两千多年来,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从未受到挑战,直到近年来情况才有所变化。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像非洲国家一样,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沦为受害者。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殖民者都曾试图侵占中国南海岛礁,其大多数图谋在中国的坚决反对下失败了,只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得逞。但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后,根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了被日本非法侵占的南海领土。1947年,中国政府对南海岛屿、礁岩、沙洲进行了重新命名和标识,公布了领海海图。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任何国家表示反对。随后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特世界地名手册》(Columbia Lippincott Gazetteer of the World, 1961)、《世界各国百科全书》(World-mark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s, 1963)、《世界各国宪法》(Constitution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等书中都明确将南海岛礁标注为中国领土。显然,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虽然冷战逐步升级,但南海始终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出现问题。这也是我下一个要说明的问题。
三、为什么南海出现了紧张局势?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合国一些调查机构宣布在南海地区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越南、菲律宾等国受到丰富的能源资源发展前景刺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彻底改变了本国南海政策,开始蚕食中国南海岛礁和水域。于是,南海地区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
中国政府强烈、明确反对上述侵犯行为,但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呼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努力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由于中国采取了极大克制态度,南海地区保持了和平与稳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成就了“发展黄金时代”,迎来了“亚洲世纪”。虽然这一时期蚕食南海岛礁的行为仍在继续,但南海总体局势处于可控范围。2002年,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明确了“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在内的国际法准则,通过友好协商谈判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原则。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一切应该还算顺利。但2009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亚太再平衡”战略,宣布美国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将在亚太区域部署其60%的海外海空军力量。由此,美国放弃了此前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立场并开始炒作“航行自由”问题。有关声索国受此鼓舞,趁机加速扩张,企图“合法化”和“固化”其非法占有,并与美频繁开展联合军演,导致南海局势恶化。2013年菲律宾在未与中国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向国际海洋法仲裁庭提出针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仲裁要求,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中国明确宣布不接受、不参与仲裁。下面我向大家解释缘由。
四、中国为什么不接受仲裁?
首先,任何仲裁都需要双方同意并自愿、主动参与。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是解决海洋争议的补充和次要手段,而直接当事方之间的协商谈判是优先方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明确规定:当缔约国之间对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存在争议时,争议方应迅速就通过谈判或其他和平方式解决争议问题交换意见。
其次,菲律宾违背了其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问题争议的承诺,这一承诺在DOC以及中菲两国分别于1999年和2011年达成的协议中均有明确阐述。“约定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菲律宾所为无疑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记耳光。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身并没有对涉及领土主权争议的管辖权,而南海争议事关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加之仲裁庭既非法庭,又非永久仲裁机构,毫无疑问其对南海争议没有任何管辖权。
最后,在2006年,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已作出声明,排除任何海洋划界争议适用于强制仲裁,这也使中国有权不接受仲裁。必须说明的是,中国所作声明与其他约30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约国没有区别。鉴于中国已经保留不接受相关仲裁的权利,菲律宾执意提交仲裁、仲裁庭接受申请等所作所为不可避免地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真实动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坚持的立场完全充分体现了对事实和法律的尊重。中国决定不接受仲裁本身就是维护国际法不被恶意滥用。相反,某些国家所谓尊重法律的宣传伎俩和行为,无论怎么伪装和粉饰,都只是为谋取非法利益而玩弄的阴谋诡计。
五、中国将怎样解决南海问题?
面对各种挑战和挑衅,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而清晰。
首先,中国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的承诺不会动摇。中国文化从来没有扩张和侵略的基因,建设和谐世界和维护持久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坚定追求。中国有70%至80%的货物贸易和能源运输通过南海,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珍惜南海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在彻底解决南海争议前,中国将继续呼吁有关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其次,中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不会改变。外国侵略者践踏中国主权、掠夺中国土地和岛屿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也决不会被允许再次发生。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仅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庄严权利,也是国际公平正义所赋予一个主权国家的义务。
第三,中国坚持,各直接相关方应根据国际法和有关双边协议,通过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南海争议问题。域外国家如果想真心提供帮助,就应该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火上浇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可行、理性和长远解决方案。如果所有相关方都能携手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
当今世界已经面临着太多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南海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对促进全球发展进步事业的关键作用益发显得重要。我相信,中国和东盟国家一定会认识到和平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重要意义,也一定会有宽广的视野和足够的智慧找到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对“地球村”和全人类都会是不可估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