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在《圣保罗页报》就南海问题发表署名文章
驻巴西使馆
2016/06/27

  2016年6月26日,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在《圣保罗页报》发表署名文章《南海问题:一场真相与谎言的较量》,全文如下:

  随着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即将出炉,国际上有关南海问题的舆论沸沸扬扬。菲律宾借国际法之名,掩盖其窃取中国南海岛屿之实,包装手段和宣传伎俩可谓乱花迷眼,让人难辨真伪。在此,我想向巴西朋友介绍南海争议的历史经纬和强制仲裁的来龙去脉,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首先,到底谁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强制仲裁,否定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是其核心诉讼请求之一。为此,菲方声称“中国未对南海诸岛行使管辖”,“直到1933年才对南海岛礁提出主权要求”。事实上,中国一千多年前就在地方志和地图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疆域范围,并通过行政设制、军事巡航、生产经营等方式对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进行持续管辖。二战期间,日本一度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日本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各国的外交实践、权威地图和出版物均确认南海诸岛归属中国,佐证了中国对南沙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南海地区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后,菲律宾等国才开始非法侵占和蚕食属于中国的南沙岛礁,成为南海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南海仲裁是否具有合法性和约束力?中菲在有关双边文件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了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共识并多次予以确认。中方还多次提出与菲方建立“中菲海上问题定期磋商机制”的建议。菲方对此置之不理,在未与中方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强行提起仲裁,侵犯了中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

  就仲裁事项而言,表面上涉及岛礁性质和渔业争端,但岛礁的法律地位及海洋权利与主权问题无法切割,因此仲裁的实质是领土和海洋划界问题。领土问题不是《公约》调整的范围。至于海洋划界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也已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了排除性声明,不接受包括仲裁在内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因此,从国际法角度看,菲方所提仲裁案本身是违法的,仲裁庭对南海仲裁案也不具管辖权。中方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正是为了维护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严肃性,反对滥用。

  事实上,很多西方专业法律人士都对强制仲裁程序被滥用表示担忧和关切。试想如果今后别国都效仿菲律宾的这一恶劣先例,只要将领土和海洋划界问题包装成《公约》解释和适用问题即可提交仲裁,结果必将打开滥诉的“潘多拉之盒”,不仅不会促进争端的和平解决,反而会破坏《公约》所建立的国际海洋秩序。

  第三,南海航行自由真的出问题了吗?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通道之一,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攸关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重大利益。中国贸易和能源进口的70%和80%通过南海航线,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了南海的和平稳定,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也从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近来,个别域外国家大肆炒作南海航行自由问题,打着“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旗号在南海炫耀武力,加大抵近侦查,制造南海紧张局势,这才是南海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的最大威胁。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维护和确保南海航道航行通畅,也希望有关国家尊重沿岸国主权、安全和相关权益,停止以行使权利之名行挑衅威胁之实,扰乱地区和平稳定。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有片时”。历史将证明,菲方炮制的南海仲裁案只是谎话连篇的政治闹剧,中国对南沙诸岛拥有主权的事实不容抹杀和掩盖。只有各方根据国际法和历史事实坦诚地协商谈判,才是解决相关争议的正道,才能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