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驻纳米比亚临时代办吴伟在纳《新时代报》就南海仲裁案发表署名文章
驻纳米比亚使馆
2016/07/13

  2016年7月12日,纳米比亚主流英文媒体《新时代报》全文整版刊发了驻纳米比亚临时代办吴伟题为《南海仲裁是“三无产品”》署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2016年6月29日,应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单方面请求建 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宣布将于2016年7月12日公布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同日,中国外交部重申中方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立场。为什么?因为所谓“南海仲裁庭”没有管辖权,南海仲裁本质上就是“三无产品”:无理、无法、无效。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也是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和平有效连续地行使主权管辖。中国和很多西方国家的大量史料都可证明该史实。1939年,日本曾占领南沙群岛。日本战败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中国收复了南沙群岛。但在冷战期间,随着油气资源在南海被发现,南海附近的一些国家开始侵占南沙群岛,菲律宾是其中第一个。到目前为止,南沙群岛共有42个岛礁被菲律宾和其他国家非法侵占。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非法侵占者无视基本历史事实,披着“法律”外衣,将自己装扮成受害者,这是多么得荒诞无理!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对外来势力对南沙群岛的侵犯一直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克制。同时,中方致力于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有关国家通过外交途径开展协商1995年,中国与菲律宾达成通过双边谈判和对话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条款规定,有关领土争议由直接当事国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解决,而菲律宾也是签署国之一。很明显,菲律宾阿基诺政府违背了承诺。

  熟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人们都应该知道,领土问题不属于公约管辖范围。关于海洋划界,中国己于2006年根据公约第298条做出排除性声明,依法排除了任何由第二方参与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除中国外,还有其他30多个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都做山了同样声明。而且,公约也明确规定,双方协商解决的方式优于任何包括仲裁等第二方介入机制。所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明显地违反了国际法,而中国不参与仲裁过程的举动本身即是在遵守国际法。

  仲裁庭不考虑中菲双方已选择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事实以及仲裁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本质,规避了中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做的排除性声明,随意扩大管辖权限,推动进行相关听证。这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和原则缺乏最起码的尊重,是越权和滥用权力的典型例子。正是由于仲裁庭从一开始就缺乏管辖权,所以它的任何所谓"判决"充其量只是仲裁员个人观点,不具法律效力,中国当然有充分理由不接受。

  中国共有14个陆地邻国,通过友好协商与谈判,目前己同其中12个国家完成边界划定。过去的大量实践证明,双边谈判在解决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等复杂敏感问题时最为有效,因为它能充分反映当事国的独立意愿和主权平等,从而确保谈判结果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接受,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多年来,中国和亚洲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在南海地区从未发生任何安全问题。然而,阿基诺政府在事先未告知中方、未征得中方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提起仲裁,歪曲事实。事实上,隐藏在仲裁案真相后面的是政治阴谋,某些域外国家蓄意挑起事端,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引发南海地区动荡不安。某国正在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甚至以所谓“航行自由”为借口把军舰开到中国家门口,导致南海局势更为复杂,不断升级。

  南海问题十分复杂。基于上述理由,有关仲裁无理、无法,所以结果无效。所谓的最后“判决”无助于争端的解决。南海问题直接当事国应该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面对面地协商和谈判,这是解决南海争端的唯一方式,也是重建地区和谐,促进地区持久和平、合作和繁荣的唯一方式。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