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贤大使在第七届亚欧反恐会议第一次全会上关于亚欧地区反恐形势的主旨发言
来源:    2009-06-26
[字体: ]      打印本页

王学贤大使在第七届亚欧反恐会议第一次全会上关于亚欧地区反恐形势的主旨发言

(6月22日,菲律宾马尼拉)

主席先生,
各位同事:

  自中国于2003年倡议并举办首届亚欧反恐会议以来,各成员重视利用这一平台交流反恐合作经验,探讨开展务实合作。我们研究过建立亚欧反恐预警联络点,加强情报交流;编撰了“地区和国际反恐组织和论坛名录”,加强各成员立法和执法机构联系;倡导加强联合国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反恐综合治理。这些活动取得了某些积极成效,提高了亚欧反恐合作水平,为推动全球反恐合作作出一定贡献。我们高兴地注意到,在此过程中,亚欧国家的反恐斗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我不得不坦率地指出,亚欧会议的反恐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或嘴上谈兵。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言,而是更多的行。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仍然猖獗,恐怖组织不时策划和发动袭击事件,亚欧反恐形势依然面临严峻局面:

  第一、南亚恐怖活动比较严重。近期南亚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抬头,不断制造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南亚恐怖袭击事件无论从数量、频率、规模和破坏程度上都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

  第二、包括东南亚和中亚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也存在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一些恐怖主义组织与宗教极端势力、分离主义势力相互联系和渗透,建立区域网络,恐怖袭击手段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中国也未能幸免。“东伊运”等“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三、欧洲本土某些极端势力和新生代恐怖分子的威胁上升。在本地区传统恐怖主义组织影响日益降低的同时,土生土长的新一代极端恐怖势力与“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势力勾结,混迹于普通民众之中,策划实施恐怖活动,防范难度增大。

  “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付出巨大努力,但反恐成效和预期远不成正比。这值得认真反思。我们应该总结反恐斗争的经验教训,理清反恐思路,坚持并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作法:

  第一,坚持国际合作,加强协调配合。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国际合作,协调行动,国际反恐斗争才能不断向前推进。亚欧成员应该进一步协调政策,配合行动,分享情报和强化能力。我们应坚持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反恐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法准则。在反恐国际合作中,相关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受到充分尊重。

  第二,坚持一视同仁,坚决反对双重标准。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威胁。奉行“双重标准”,只会偏离正确轨道,背离反恐初衷,甚至可能成为恐怖主义的保护。我们应在反恐问题上坚持一个标准,采取全面、协调和一致的行动。不管恐怖活动发生在何时何地,亚欧成员都应明确反对,共同予以坚决打击。

  第三,坚持标本兼治,着力综合应对。产生恐怖主义的原因是复杂的。分离主义、极端主义、贫困、落后是恐怖主义产生和蔓延的重要根源。不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反恐斗争就永无穷期。我们应重视解决发展问题,并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综合治理地区热点问题,谋求国际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单靠军事手段打击恐怖主义,忽视标本兼治,可能会导致“越反越恐”的局面。

  第四,坚持文明对话,促进理解宽容。不同文明、宗教的相互交流与理解是推动反恐合作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在反恐合作中淡化意识形态因素,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国家、民族或宗教挂钩。同时,积极提倡各民族、宗教进行对话与沟通,不同文明和文化相互交流与借鉴,倡导相互容忍,和谐共处,为反恐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反恐斗争亦应从心开始。人心向背是反恐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们应该通过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文明对话等,进一步凝聚各国人民对恐怖主义这一公敌的共识;通过彻底揭露恐怖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摧垮恐怖主义的民意基础。我相信,恐怖主义被各国人民彻底孤立之日,就是其灭亡之时。

  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我们参与了联合国系统各项反恐国际公约的谈判制定,认真执行联合国大会、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反恐决议,积极支持联合国各反恐机构工作;我们与亚欧国家开展双边和区域反恐磋商与交流,在“10+1”、“10+3”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与有关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反恐合作,对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发挥了促进作用;我们不断完善国内反恐立法,开展针对各种恐怖袭击的反恐演习,提高综合反恐能力,有效遏制和挫败恐怖活动企图。我们愿继续与亚欧会议各方加强反恐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各种形式恐怖主义,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安全与稳定做出贡献。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