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根廷《经济杂志》2017-2018年年鉴专刊刊登了对驻阿根廷大使杨万明的书面采访文章。杨大使在采访中详细介绍了2017年中阿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就2018年双边经贸关系、“一带一路”合作和中国在阿投资前景等进行了展望。
《经济杂志》是阿重要经济类刊物,1985年创刊,每年1月出版年鉴专刊,主要刊登对阿经济、金融、企业界重要人士以及驻阿使节的采访。
![]() |
![]() |
采访全文如下:
一、如何评价2017年中阿双边关系
今年是中阿建交45周年,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热度持续上升,各领域合作均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政治互信更加深化。今年5月,马克里总统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就继续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达成重要共识。两国政府、议会、经济战略等多领域对话合作机制开展了密切交流,系统梳理了各自领域合作重点及发展思路。
二是发展合力更加强劲。马克里总统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超过170亿美元的合作大单,涉及核能、铁路建设等旗舰项目,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双边贸易顺势回升,1—9月中阿贸易额达97.98亿美元,同比增长9.3%。双方加快质检合作,推动阿葡萄、牛肉等农产品和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阿央行还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三是友好根基更加坚实。两国元首有关足球合作共识正在得到积极落实。两国高校、智库、媒体、艺术团体等互访频繁,双方留学生特别是奖学金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中阿互发十年多次旅游、商务签证协议已经落实,阿已成为接待中国游客最多的南美国家之一。目前,双方正积极推动两国航空公司优化代码共享和航班衔接服务,深化两国人民的相知相识。
四是多边议程更契合。中阿同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框架下密切沟通协调,就全球经济治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议程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坚定支持阿根廷办好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2018年G20峰会及系列会议、世界旅游组织峰会、青奥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或活动。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拥有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二、对2018年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的期待
中共十九大于10月胜利闭幕,规划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将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
展望未来,随着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双方经贸领域合作将面临更多机遇。我们愿同阿方携手努力,推动贸易、投资、金融三个“引擎”一起转,为中阿经贸合作带来更大动力。
在贸易领域,中国经济正处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对阿优质、特色农牧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两国可继续加强质检合作,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平台扩大市场开放,不断推动双边贸易向多元、均衡、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助推阿根廷从“世界粮仓肉库”转变为“世界超市”。
在投资领域,双方可在落实好现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拓展产能、现代农业、通信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深入挖掘两国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务实合作潜力,促进共同发展。
在金融领域,我们将借鉴“融资+项目”的成功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助推器”作用,为中国在阿经贸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我们将努力增进两国金融机构的交往,探讨开发更多形式的金融合作,帮助阿维护金融稳定。
此外,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两国政府间常设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协调战略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规划的顶层设计。同时,积极推进启动两国企业家交流机制,为双方畅通信息、推介项目提供机制性渠道。
三、如何评价中国在阿投资的发展
2017年,中国电建在胡胡伊省建设300兆瓦光伏发电站正式启动,葛洲坝在圣克鲁斯省水电站项目通过环评并正式开工,中核参与的核电项目、中机参与的贝尔格拉诺铁路修复项目、中铁建参与的圣马丁线铁路改造项目均取得积极进展。
以上这些只是中国在阿投资的缩影。目前,中国是阿第三大投资来源国。近五年来,共有近70家中资企业在阿投资60个项目,投资总额逾128亿美元,覆盖领域从石油、天然气、铁矿、农渔等传统行业向金融、通信、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延伸。这不仅为阿带来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配套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还将大幅改善阿能源消费结构和优化互联互通水平,助力阿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两国各自国内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双边关系的持续深入发展,中国在阿投资也将面临新的机遇。相信中阿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继续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投融资模式,不断深化投资合作,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