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汤恒在哥斯达黎加《民族报》发表题为《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署名文章,解读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精神,介绍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理念、举措和成果,展望中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等领域合作前景。文章全文如下:
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COP15)在位于中国西南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本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明年还将举行第二阶段会议,讨论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愿望和心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埃及总统塞西、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王储查尔斯等以视频方式出席,阿尔瓦拉多总统作为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唯一受邀参加COP15领导人峰会的国家元首,亦发表视频致辞。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并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先后出台十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化等领域实施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00-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建立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动;2018年,中国建立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世界级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中心,利用数据库网络助力改善生物多样性。
中国积极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公约,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习近平主席在本次峰会上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这将是中国为凝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合力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哥斯达黎加和中国同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别提出在2050年实现脱碳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虽然两国国情不同、规模各异,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中方赞赏哥方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愿同哥方加强交流互鉴,共同为捍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各国应当携手同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绿色转型为驱动,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