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论坛主席斯皮兹纳格尔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应邀出席“第十六届路易斯湖商业论坛”。这里景色秀丽,风光旖旎,吸引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大量外国游客。前段时间在北京休假,我在阿里巴巴的购物网站搜了一下“路易斯湖”,发现相关旅游产品十分火爆,成为中国人境外游的新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处于快速变动中的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很难想像,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做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变化”,不仅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典型特征,也成为不少政治人物博得上位的噱头。很高兴今年路易斯湖商业论坛选择“转型中的世界”作为主题,并起了个十分有趣的副标题--贸易、特朗普和技术”。我选择不谈第二个“T”,以免被人说成试图“要换一个美国总统”,或触发导致APEC现场再现的重播键。
转型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
第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在全球力量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成为世界转型的一个新场景。这点从这些国家人口总量已占世界的80%,经济总量超过世界总量的50%,以及共同拥有的潜在国际影响力中可见一斑。面对这样的新场景、新势头,建议某些国家多花些心思在早日适应调整上比在竭力遏制阻止上更符合现实,也更符合自身长远利益。
第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犹在与科学技术频繁更新换代交织,进一步加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全面、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经济的脆弱性,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与此同时,世界正进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区块链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距上次工业革命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站在潮头者将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势头,落后者则将被淘汰出局。
第三,大国间由原来的相互借重,逐步偏向于相互竞争,对抗的一面上升。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盟友不象盟友,敌人更是敌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主要国家的世界观和外交取向出了问题。作为大国,可以选择不当世界领导者,却不能为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所左右,成为损人不利己的带头者。
第四,联合国宪章精神受到挑战,WTO条款被弃如蔽履,各国曾依靠的、以规则为先导的国际秩序正被肆意打乱。多边主义、合作共赢的共识面临被单边主义、强权霸凌所取代的危险。如国际社会选择任其发展而不联手制止,则有可能将人类历史拖进悲剧重演的深渊。
女士们、先生们,
变化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涌现的新起点。面对世界深刻转型,中国的应对之策如何呢?其实很简单,答案全在十九大报告里。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争取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尽力化解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轴,以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贡献者和世界规则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为目标,积极融入世界,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理念上将更加注重开放包容,方向上更加注重平衡普惠,效应上应更加注重公正共赢。同时,妥善处理这一过程中与他国产生的摩擦与矛盾。中国一向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即使当前面对挑衅不得不作出适当反应,也从未将对话大门关闭。
未来,在改革开放方面,中国将重点扩大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开放,进一步放宽甚至取消银行、证券、基金、期货等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同时,进一步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今年,中国已大幅降低汽车、药品、纺织品等产品税率,由去年的9.8%降至7.5%。我们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了97%的税目免关税待遇,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
在激励创新方面,今后中国的创新重点将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行业。2017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近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三分之一。两个月前,中国政府宣布将投入150亿美元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不久前,中国成立专门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我们决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审批外商投资也从未以技术转让为前提。
在加快与世界融合方面,重点包括“ABC”三项举措。A是指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2016年成立以来,亚投行资本已达1000亿美元,“朋友圈”成员增至87个。
B 是指 Belt & Road Initiative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同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超过5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有力拉动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
C是指CIIE(进口博览会)。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30万亿美元商品和10万亿美元服务。两个星期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170多个国家(地区)3600多家企业参会。作为CIIE的12个主宾国之一,加拿大积极参加CIIE国家展,阿省有30多家企业参展。作为一名阿省牛肉的忠实拥趸,我希望在中国人餐桌上看到更多经过中式烹饪的阿省牛肉。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GDP比40年前增长了230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800倍,已成为13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居世界第一。有4亿多民众进入中产阶层。根据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统计,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
很多人都好奇,当今中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总结了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比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更有效率。在此模式下,政府具有长远眼光和进行政策引领,各方配合,老百姓支持,能够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是中国老百姓的勤奋。我这里引用乔布斯的一段描述,他说,如生产线需要加班,中国工人可以在24小时内到位,而在美国则需要9个月。这一点连美国人也不否认。中国工人曾在2009年集体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成为年度风云人物。图片注脚写道: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带领世界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
第三,是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体系。有了完整国民经济体系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就不用对外依附任何人。这让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顶住压力,继续前行。
第四,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师从良好的觉悟。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前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学以色列。
近期,美国有人声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对中国的投资”,甚至称“美国在过去25年重建了中国”。这样的论点在美国很有市场,但在中国却成了笑话。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理应予以回报,并希望从双边贸易开始。如果中国不愿意,那就发动贸易战让中国屈服。
美国挑起贸易战的表面理由是解决巨额贸易逆差。然而,懂行的人都知道,贸易逆差是中美不同经济结构造成的,经贸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同供应链扭曲有关。美方贸易逆差的61%来自加工贸易,而中国加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增加值,仅占出口商品总价值的一小部分。如由中国制造的iPhone7,抵达美国时被记录为制造成本约240美元的进口商品,但实际上中国从每部iPhone7中只赚8.46美元。对于一部iPhone7的美中贸易逆差,合理的算法是它在中国产生的制造成本8.46美元,而非240美元。
中美贸易战肯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且总体可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6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这充分说明中国商品在世界仍受欢迎。最近,有人以中国PMI降至逾两年新低为由唱衰中国经济,认为贸易战开始奏效并为之欢呼,显然未能读懂“中国的经济运行”这本书,高兴得太早了。
女士们、先生们,
历史告诉我们,在每次时代交汇的时刻,人类只有抱团取暖、相互扶持,冷静对待彼此分歧,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以他人的贫困和不安全为代价成全自己,终将置自己于万劫不复。面对世界深刻转型,各国应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倒逼自身改革而非转嫁危机,变压力为动力甚至机遇,共同开辟世界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