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环球报》和人民网等中巴主流媒体刊登驻里约总领事李杨署名文章《中国扶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世界意义》。全文如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有7.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设定的减贫目标。过去8年,中国的832个贫困县,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累计有300多万名扶贫工作人员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这一伟大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辉煌成就,还有极为重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世界各国战胜贫困增强了信心。至今全球仍有10亿多贫困人口。贫困并非发展中国家所特有,发达国家由于多种原因,同样存在为数众多的贫困人口。贫困不仅使人失去体面和健康,还会引发一国内部及国与国之间各种矛盾冲突,乃至战争。贫困甚至是破坏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有序关系的重要因素,因为贫困往往促使人们采取掠夺式的方式,向自然界索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的减贫实践充分证明,贫困是可以战胜的!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和政府,只要切实担负起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重任,制定长远且可行的减贫规划,并坚持不懈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一定能消除贫困。中国贫困人口最多时曾达到7.7亿,减贫任务之艰难超乎想象。中国能够战胜贫困,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中国成功消除贫困,正鼓舞越来越多的国家向贫困宣战。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其他国家探究贫困发生的根源和扶贫工作规律,提供了足可借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与其他国家做法根本不同的是,中国扶贫,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向扶贫对象送钱,不是搞慈善,不是装点门面的权宜之计,更不是为拉选票而搞的“政治作秀”。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贯政治诉求,是中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是中国宏大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扶贫才能与扶志、扶智,与提供就业,打破阶层固化、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强化教育医疗,乃至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会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这种由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全国一盘棋,成熟有效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正给当今世界带来宝贵启迪。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国际社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消除贫困、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以及对妇女的歧视。如前所述,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贫困。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使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人均寿命、教育程度以及中国妇女地位等,得到极大提升,有的指标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人均寿命达到77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接近百分之百,过去几年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都超过800万。当代中国妇女,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活动中,都真正顶起了“半边天”!中国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国际社会相关努力的成绩单,更显亮丽!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几年前就曾指出,中国帮助联合国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中国方案”。2015年,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是要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中国的脱贫实践,既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消除国内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努力,也是开启绿色低碳生活,推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过程。中国用自身行动证明,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并不必然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水青山可以与人类友好共生,并为人类带来不竭的财富。中国在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自身发展的同时,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该议程相对接,帮助各大洲100多个国家开展多种减贫合作。中国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带头遏制气候变化,努力为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持续发展,发挥大国该有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