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亚历山大总领事赵丽莹在埃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实践》
来源:    2021-03-18 15:46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1年3月16日,驻亚历山大总领事赵丽莹在埃及《今日消息报》网站发表题为《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实践》署名文章,向埃及各界介绍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全文如下:

  2021年2月25日,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

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中国脱贫地区面貌发生巨变。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8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

  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

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成功经验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消除贫困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成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8年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

  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

  坚持精准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结合。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同时,以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从单纯给钱给物转变为扶志扶智扶技,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中埃减贫合作未来可期

  塞西总统就任以来,一直致力于埃及减贫事业,提出了“消除贫民窟”“体面生活”“一亿健康计划”等扶贫倡议,一大批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当地贫困率实现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衷心祝贺埃及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可喜成绩。

  历经65年的耕耘和浇灌,中埃友谊愈久弥新,两国关系已成为中阿、中非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两国人民正开启奔赴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对于中国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愿与埃及加强减贫经验交流,积极推动减贫国际合作,共同助力世界减贫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