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在墨西哥主流媒体《千年报》发表题为《揭秘中国基础设施飞速发展的成功密码》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系列基础设施“世纪工程”震撼亮相,“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质量”令世界惊叹。中方愿同墨方分享在基建领域的成功经验,发挥互补优势,开展互利共赢合作。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末,中国公路里程485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公里,能源生产达37.7亿吨标准煤,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均居世界首位。跨海最长的港珠澳大桥,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穿越沙漠最远的京新高速公路,年货物吞吐量首超10亿吨的宁波舟山港,一系列基础设施“世纪工程”震撼亮相,“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质量”令世界惊叹。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基建飞速发展的三大秘诀。
一是思想重视、制度保障和加大投入缺一不可。古语云,“道路通,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中国政府将基建作为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视其为破除发展瓶颈、改善社会民生、推动互联互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国家层面统筹管理,研究政策,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众所周知,基建是个花钱多、回本慢的行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有效激发市场参与热情。为此,中国成立多个中央和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并大力推动公私合营(PPP)等合作模式,激励公共财政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确保基建资金充裕到位。2018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高达2.44万亿美元。今年1至7月,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已超过2.4万亿美元。
二是地区发展与互联互通有机结合。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水平。中国面临着沿海与内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结构不均衡的难题。中国政府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打通地区互联互通瓶颈,打造交通、能源、生产等基础设施通道,加快产业集聚,实现原料、市场等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使原本相对落后的地区涌现一批都市圈和城市带,逐渐成为经济新增长极。2018年,中国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分别为21.1%和20.1%,较2000年提高1.9和2.7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也成为外国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新兴目的地。华为、苹果、腾讯的大数据中心落户曾经属于贫困地区的贵州,阿里巴巴、亚马逊、三星在西北城市西安设立地区总部,英特尔、戴尔、富士康使西南城市成都成为“西部硅谷”。
三是科技创新与基建发展互促互进。中国大量“超级工程”之所以能够克服自然环境瓶颈,超越施工极限,离不开多点突破、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群”。创下六项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仅专利就达454项,青藏铁路的施工人员攻克了高原冻土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复兴号”高铁能够跑出全球最快速度也得益于中国在克服风阻和高难度焊接工艺上的自主创新。同时,中国顺应数字信息发展浪潮,不断加快在5G、物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并将其广泛应用到交通、城建、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打造出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智能电网、先进轨道交通等一批“新基建”,极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民生发展。
墨西哥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是洛佩斯总统推进“第四次变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愿同墨西哥分享在基建领域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自身在设计规划、施工建设、装备制造、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墨方深入挖掘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高水平的合作,为改善墨基础设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