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驻萨尔瓦多大使张艳辉在萨《萨尔瓦多日报》发表题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中萨关系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当前国际局势乱象频生,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地缘冲突、单边行径、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国亟须共同采取行动。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面对风险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坚持团结合作、开放包容才是人间正道。各国应该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更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中国坚定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契合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诉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盼稳定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最大同心圆。今年3月上旬,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两会”)召开,并传递出重要积极信息:中国2024年GDP同比增长5%,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此外,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目标为4%左右。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继续为世界各国创造共同机遇,其开放市场日益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动力。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将始终致力于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这充分证明,中国依旧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发展对于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确定性,极大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萨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大小不同,但都用实际行动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是坚决捍卫公平正义。双方均坚持国家独立、民族自决,反对外来干涉,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等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拓展互利合作。2024年,中萨贸易额达19.66亿美元,不断惠及两国人民。中国向萨尔瓦多援建了国家图书馆、拉利伯塔德码头、国家体育场等重大民生项目,积极助力萨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双方还在新能源、农业、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潜力。三是携手共克时艰。面对困难,中萨两国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合作应对粮食安全。中国还向遭受飓风肆虐的萨尔瓦多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和萨尔瓦多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有着发展振兴的共同使命。在发展道路上,中国始终是萨尔瓦多的好朋友、好伙伴。中萨合作是南南合作,只有相互支持,没有地缘算计。同包括萨尔瓦多在内的拉美国家交往中,中方始终秉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从不寻求势力范围,也不针对任何一方。
2025年,中萨关系踏上新起点,迎来新机遇。在习近平主席和布克尔总统战略引领下,中方愿同萨方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旗帜,携手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书写两国友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