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萨摩亚华人历史研究学者、华裔电视新闻主播罗娜·李女士策展的《早期契约华工在萨摩亚史料图片展》隆重开幕。我代表中国大使馆向罗娜表示热烈祝贺,预祝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两年前,我和夫人童新认识了罗娜。罗娜的祖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萨摩亚的契约华工,罗娜是第三代华裔姑娘。在她成长过程中,她始终铭记自己的中国血统,想更多了解自己祖父的身世和故乡。为此她进行了长达20年的史料收集和研究,了解到更多关于和她祖父一样身份的契约华工的历史。我们在和罗娜的多次交谈中,被她倾心研究早期契约华工在萨摩亚的历史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深深感动。罗娜还高兴地和我们分享了她于2010年终于成功地回到祖父故乡中国广东台山寻根的经历,这更激发了她搜寻更多有关1903年至1930年在萨摩亚契约华工史料的热情。这么多年来,罗娜所做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帮助萨摩亚华裔寻根问祖,而是帮助人们更多了解华人在萨摩亚的历史及其为萨摩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为此,中国大使馆积极支持罗娜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鼓励她举办专题展览,让更多萨摩亚人了解华人在萨摩亚的历史。如今,这个展览终于如期顺利开幕,也成为萨摩亚历史上首个关于华人在萨摩亚的历史展览,很有意义,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对此,中国大使馆也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早在150年前,欧洲商船上的中国人就开始来到萨摩亚定居,他们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在萨摩亚安家立业。后来,在1903年至1930年间,又有2000多名契约华工来到萨摩亚。这批华工在当时殖民者的严酷奴役下,忍受着艰苦生活条件和非人的待遇,在种植园里艰辛劳作。尽管如此,华人仍然与当地萨摩亚人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如今这些华人的后裔在萨摩亚一代代开枝散叶,他们继承了祖辈诚实勤劳善良友好的美德,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成为各行各业成功人士,为萨摩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在萨摩亚家喻户晓,比如陈茂家族、梁槐家族等。上个月,图伊拉埃帕总理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也高度肯定了华人在萨摩亚历史上的贡献,他说:“我向华工表示敬意,是他们的勤劳苦干为我们萨摩亚带来了发展。”
确实如此,中萨友谊持久坚固,经历了时间考验,华人和他们的后裔是萨摩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萨摩亚驻华大使托欧玛塔先生不久前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所说:“其实,早在1975年中国与萨摩亚建交前,两国就有悠久的民间交往历史了,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第一个中国人来到萨摩亚时,今天你在萨摩亚可以看到许多华人的后代。所以,萨中之间不是一种什么‘突然’出现的新关系。某种程度上,在我们和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关系前,中国就已经在萨摩亚了,而我们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中国高度珍视同萨摩亚的友谊,将萨摩亚看做兄弟般友好的国家。自1975年两国建交以来的四十多年间,中萨友谊不断加深,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发展,在基础建设、经贸、教育、文化、农渔业、医疗卫生、通讯科技、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硕果累累。
作为萨摩亚真诚持久的朋友,中国今后将继续加强与萨摩亚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周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时发表的主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心心相印,增进人民友谊。中方愿支持岛国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扩大汉语教学和人员往来,加强各界交流。中方愿鼓励更多地方省市同岛国开展交流合作”。习主席在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前还发表了题为《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人民友谊要再谱新篇章。岛国有句谚语:‘友谊是沙漠中的水渠。’我们愿同岛国不断扩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青年、地方、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交流合作,欢迎更多太平洋岛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观光、留学深造、投资经商、考察访问,加深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双方友好事业薪火相传。”
这里,我想举一些近年来中萨两国在人文交流方面的实例。中国政府每年邀请约300萨摩亚政府部门、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界人士赴华参加各类专题培训,旨在加强萨摩亚的能力建设。中国政府每年提供30个左右的奖学金名额给萨摩亚青年学生赴华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中国眼科医生连续四年来萨摩亚为数百名萨摩亚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中国政府已经派遣15期医疗队共100多名医生来萨摩亚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中国政府还将为萨摩亚举办2019太平洋运动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真诚祝愿萨摩亚能够多得奖牌。
回顾历史,我们赞叹中萨持久真诚的友谊;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萨友谊将会谱写更加美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