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驻塞内加尔大使李志刚在主流媒体《太阳报》、《南方日报》和达喀尔时事网等独立传媒网站刊登题为《携手践行全球治理倡议 共筑和平发展光明未来》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中国代表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郑重签字,用中国毛笔书写了世界历史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纵览国际风云,秉持天下情怀,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的前途和未来指明了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人类日益休戚与共,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也与日俱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严重滞后,科技发展不平衡日益突出,气候问题、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新型挑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当口。在此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继三大全球倡议之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全球治理倡议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包含“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五大核心理念,其精神内涵与联合国宪章宗旨一脉相承,与塞内加尔等全球南方国家追求公平正义的主张诉求高度契合,深刻回答了“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之问。
坚持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旨在解答“谁来治理”的身份问题,强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共享治理成果,进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坚持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旨在解决“如何规范”的规则问题,强调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只有遵守国际法治,才能为全球治理提供稳定、公正的规范框架。
坚持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旨在明确“在哪协作”的机制问题,强调全球事务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体系由大家一起建设,治理成果由大家一起分享,不能搞单边主义。只有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够广泛汇聚各国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坚持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旨在聚焦“为谁治理”的导向问题,强调各国人民是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类福祉,这体现了主权平等的根本诉求,也是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力求实效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旨在落实“怎么推进”的实践问题,强调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多边机构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更不能只坐而论道,沦为清谈馆。应立足当前和长远,解决好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一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将自身利益寓于全球利益之中,以切实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的又一鲜明例证。它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性挑战,进一步回应了全球南方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呼声,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上,中国不仅是倡议者,更是行动派。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治理平台,倡导发起成立国际调解院,填补国际调解领域缺乏政府间法律组织的空白,并积极参与数字治理、人工智能安全等新疆域国际规则建设,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等国际公共产品,展现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
非洲作为全球南方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力量。长期以来,塞内加尔在国际场合为非洲和发展中国家广泛发声,为促进非洲和平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作出重要贡献,爱国党政府也将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重要方面。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同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一道,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在联合国、非盟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更大合力,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和平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