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阿根廷农展馆)
尊敬的埃切韦雷农业部长先生,
尊敬的佩莱格里纳主席先生,
中阿两国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应埃切韦雷部长的邀请来到农展馆,出席第133届阿根廷农展会,与各界人士共同庆祝阿根廷农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共商推动中阿农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大计。
阿根廷农协是阿根廷现代农业的开拓者、推进者和创新者。阿农展会是展示阿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和科研最新成就的重要平台,也是阿农业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有效载体。阿根廷农业的历史荣光在这个百年平台上历久弥新,持续散放着巨大的魅力。农业是中阿务实合作最具战略性和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我非常愿意利用今天的机会,同诸位分享关于中阿农业合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肉库和酒窖”的美誉。上任以来,通过同阿方政商学界的接触交流和实地参观考察,我进一步认识到阿根廷不仅农业资源禀赋极好,而且人才济济,又有强大的科研和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后劲都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作为中国驻阿根廷大使,我不仅希望更多中国消费者能够和我一样有口福,品尝到美味的阿根廷牛肉、红酒和水果,更希望看到两国携手,在农业领域全面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在两国高层关心和推动下,通过两国农业部门、使馆、商会、协会等多方共同努力,这个美好愿望正在逐步照进现实。
阿农产品对华出口稳步增长、附加值不断增加、种类日趋丰富。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阿根廷出口牛肉和海产品的一半以上、出口大豆的85%以上销往中国。1至5月,阿大豆、豆油、牛肉和海产品对华出口总额近15亿美元,大豆出口同比增长了23倍。葡萄、蓝莓、羊肉、蜂蜜等阿优质农产品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本月,第一批阿根廷输华猪肉也将启运。
中阿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也带动了投资合作。以中粮国际为龙头的10多家中国农企在阿投资10亿美元,中国3家渔业公司在阿设立5个加工厂。据统计,中方在阿农业领域投资共创造就业岗位4200余个,创汇28亿美元,缴纳税费145亿比索。近期,中国山东荣成市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又同阿根廷巴塔哥尼亚渔业公司达成投资合作意向。还有一些新的农业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
中阿农业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方兴未艾。今年2月,由中国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在阿研发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品种获准在阿商业化种植。4月,中阿签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和农药管理技术合作文件。6月,中国农科院专家访问阿农科院,商谈在农作物病虫害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本月,中方还将邀请20名阿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赴华参加沼气利用经验交流。阿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畜用疫苗在中国广受欢迎。
中阿农业合作正从双边范畴迈向了多边舞台。两国政府密切沟通协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堪称粮农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今年6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屈冬玉副部长高票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离不开阿方的大力支持。我也想借此机会对阿农业界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农业多边领域合作,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参考中心能力建设,共同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和消除贫困做出更大贡献。
我以为,下一阶段双方应朝着全领域、全产业链、全方位、全天候的农业合作推进。全领域就是在粮食、畜牧、水产、林木等各产业开展合作。全产业链就是在育种、土地、生产、加工、贸易、物流、科研等各环节开展合作。全方位就是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开展合作。全天候就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双方都要共享机遇,共度难关,共谋发展。
有人可能会问,在当今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加剧的背景下,中阿农业合作能否实现上述愿景?我有几个自信的理由与大家分享。
首先,中国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世界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2018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1258.6亿美元,占全球农产品贸易额的十分之一。据统计,中国每年大豆进口需求量近9000万吨,进口牛肉总量突破100万吨,进口各类乳制品超过250万吨。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中方已将“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写入政府农业发展政策文件中。中国市场容量大、增速快、需求多,非常希望阿根廷成为长期、稳定、可靠、优质的农产品供应方。
第二,中阿双方均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农业合作。今年3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阁下访阿,重点对阿农业领域进行考察,并同阿高层深入交换看法,有力推动落实了去年底习近平主席访阿期间同马克里总统达成的共识。4月,胡春华副总理还在北京再次同埃切韦雷部长就深化农业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交谈。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双方已成立工作团队,研究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开展合作。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在深化农业合作方面的共识和信心。
第三,中阿经济尤其是农业领域互补性强,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有近14亿人口,是阿根廷的31倍,可耕地只有1.3亿公顷,仅为阿根廷的3倍。中阿同为农业大国,中国主要是农产品消费大国,阿根廷则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中方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金支持,阿方有优异的自然和资源条件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农业合作是强强联手,完全可以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
在展望两国农业合作美好前景、把握利用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和应对一些问题和挑战。目前,两国农业合作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主要围绕若干农产品开展,虽然数量在增加,但远未发挥各自优势,达到规模效应,实现质的飞跃。一些阿方企业家和农场主对中国市场需求变化没有与时俱进,仍认为中方进口农产品只关注价格、不看重品质,忽略了中国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和市场需求多元化趋势,其实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已从要求“吃得饱”转变为希望“吃得好”。两国工商界合作愿望迫切,但缺乏与之配套的机制和平台,双方企业难以实现精准对接。这些挑战背后蕴藏着两国农业合作提质增效的新机遇。如果双方齐心协力,突破合作瓶颈,中阿农业合作将迎来新一轮强劲增长。
在此,我提出一些具体的合作建议。
一是以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为指引,加强顶层设计,开展中阿农业合作中长期规划,为双边农业合作提供有力和稳定的政策支撑。双方应相互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为相互投资提供便利,为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拿出各自最好的资源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中阿农业发展共同体”,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
二是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合作,贸易、投资、科研合作三管齐下,形成强大合力。双方应优化农业合作结构,加大资金支持和科研投入,在育种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合作,持续提高农产品贸易附加值。例如,可以考虑在阿合作养猪,就地消化豆粕,并促进阿猪肉对华出口,还能为阿创造就业岗位,一举多得。同时,扩大土地开发租赁、仓储物流领域投资和基建合作,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双方还可围绕渔业综合补给基地建设、船只建造和维修等探讨合作,共建中阿农业、渔业、牧业示范合作基地。
三是统筹整合资源,创新平台机制,优化企业对接。为向中国市场推介阿优质农产品、协助两国企业提高对接实效,今年以来双方相继举办了阿根廷豆粕北京推介会,中阿畜牧企业布宜诺斯艾利斯对接会。中国使馆还将带领在阿的中资企业到阿各地开展投资贸易促进交流活动,同阿方共同举办两国企业家论坛,欢迎阿农协会积极参与其中。希望阿方能够把握机遇,在成功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基础上,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打响“阿根廷生产”品牌,交到新朋友、签署大订单。
四是探讨共建中阿农业“一带一路”,开辟中国-南共市、中拉农业合作新天地。中阿农业合作的意义和潜力超越双边范畴,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阿可以携手南美其它国家,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合作与南美次区域合作和地区发展规划相对接,在土地开发、水利建设、交通物流、仓储加工、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扩大合作,这将使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红利。
最后,我想谈一点参观阿根廷第133届农展会的感想。通过参观展会,我对高质量的阿根廷农牧产品和高水平的农业服务、科研体系有了进一步了解,阿方办展的先进理念和新颖方式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更坚定了我和中国使馆推动两国农业合作实现全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今年,中国农业部首次派官员来观摩考察阿根廷农展会,中方将同阿农业部、农协会等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加强两国农展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积极支持双方打造农业合作新的更有效的平台!我希望明年能够在第134届阿根廷农展会上看到中国的参展企业,相信在双方各界共同努力下,中阿农业合作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祝本届阿根廷农展会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