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乌拉圭大使董晓军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在乌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来源:    2016-06-01 02:17
[字体: ]      打印本页

  2016年5月28日,驻乌拉圭大使董晓军在当地主流媒体《观察家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前景光明》的署名文章,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转型方向,展望中国经济和中乌合作光明前景。全文如下:

  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大使近五个月来,我深深感受到乌拉圭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同时我也注意到乌拉圭各界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十分关注。我将其视为积极信号,因为这一方面印证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范畴内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乌拉圭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地位。当然,其间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因此希望跟大家简单谈谈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回顾过去的2015年,面对极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应该说中国经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其发展道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认为6.9%的经济增长率令人满意,依然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况且这一增长是在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中国经济绝对增长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中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逾千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实际收入涨幅超过GDP涨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从宏观层面看,可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同时也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看到的更为积极的一面是,中国经济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结构更趋合理,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化,发展模式更为绿色环保,经济活力不断得到释放,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去年服务业在GDP总值中比重首次突破50%,经济加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在外贸出现一定下降的情况下,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4%,超越投资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此外,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新的重要推动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登记注册企业,互联网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深度融合,特别是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都在为世界经济下一轮的快速增长埋下伏笔。有不少人问我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我认为以上这些都是经济“新常态”的要素。

  展望新的一年,中国已经开启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制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仍很大,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中高速增幅,并实现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最终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的繁荣发展对包括乌拉圭在内的世界各国及其人民是利好消息。我在此重申,中方愿继续扩大和深化同乌拉圭在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愿与乌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