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驻卡拉奇总领事杨云东在巴主流媒体《国民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倡议——通向世界的新时代繁荣之路》,阐述“一带一路”十年来带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共同繁荣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给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全文如下:
中方将于10月17至18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目前已有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
本次论坛将回顾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宝贵经验,明确下一阶段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增添新动力。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历经十年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在这个变乱交织的时代,铺就了一条互利共赢、繁荣发展之路。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建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6%,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超过1.2万亿美元。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为全球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为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为当地百姓开辟了一条条机遇之路、致富之路。学校、医院、体育场等一大批“小而美”的民生工程相继落地,越来越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农业合作,普及杂交水稻、菌草等实用技术,为解决当地人民吃饭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同繁荣开辟新前景。当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发展鸿沟持续扩大,世界各国谋发展、求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许多发展中国家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随着健康、绿色、数字、创新丝绸之路建设加快推进,必将创造更多合作机遇,为这些国家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创新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人才才有未来。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大力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研究,并依托“鲁班工坊”,在20多国打造“技术驿站”,为当地青年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增强相关国家内生发展动力。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的先行先试项目,也是新时代中巴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十年来,走廊建设为巴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累计实现营收175.5亿美元,累计缴纳税收21.2亿美元,累计为巴方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6000兆瓦电力、510公里高速公路、886千米国家核心输电网。
巴国家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财年巴方从中方获得4.327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0.09%。中国仍然是巴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这些务实合作为促进巴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深化中巴民心相通和地区联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中方愿同巴方一道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打造增长、创新、民生、绿色、开放的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推动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两国和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