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基斯坦《国民报》和《观察家报》发表《落实<北京宣言>,推进女性赋能》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期,我们与世界各国共同庆祝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两周前,我有幸参加了在拉合尔当地酒店举办的“女性向前进”会议。2025年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也是《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发表30周年。过去30年间,出台性别平等法律的国家从12个增加到193个,女童入学率从69%上升到89%,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44%,各国议会中女性代表从11.3%提高至26.5%,大多数国家纷纷建立健全帮助女性减少家务负担的社会服务体系,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性别差距也正在缩小。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推动的进步变革息息相关。
人类站上新的历史节点。为进一步审视全球性别平等问题,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决定今年再次举办新一届全球妇女峰会,与世界各国共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
推动性别平等在过去30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仍需各国持续努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现如今消除性别差距需要134年,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99年。性别差距的核心症结尚未完全消除。发展中国家65%的女孩无法接受基础教育,女性就业参与率比男性低25%,却要承担超过75%的家务等无偿照料工作,全球女性在政治领导岗位的比例仅仅为26%,女性国家元首更是不足十分之一。
联合国报告指出,仅缩小数字性别鸿沟这一项就可为全球经济增长释放1.5万亿美元的潜力。由此可见,实现性别平等不仅关乎道德公平,更攸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途所在。
30年来,中国认真践行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精神,推动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严格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性别平等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法律保障、机制建设和社会动员三位一体的模式。《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年修订增设了性别歧视定义条款,《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家暴报案数年均下降12.6%。在教育领域,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占比连续9年超过50%,女性研究生已占总数51%,女性科研人员达到45%,女性两院院士数量突破百人。在就业领域,女性占公司董事会成员37.7%。在经济领域,数字经济发展为6000万女性带来了就业岗位,2023年全球白手起家的前十名女企业家中就有7位来自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升至26.54%,比三十年前提升10个百分点。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女性官员,包括国务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可以说,中国职业女性的发展几乎不存在隐形天花板。这些成就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优势,更是对“妇女能顶半边天”传统理念的时代诠释。
作为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朋友和战略伙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巴基斯坦各级政府为缩小性别差距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包括但不限于减少包办婚姻,打击有组织的儿童乞讨活动,提高女童识字率,加强农村妇女技能培训,以及为城市职业女性创造更多包容性就业机会。中国致力于帮助提高巴基斯坦女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为巴基斯坦性别平等和女性包容性发展做出应有努力。2024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中国向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妇女捐赠了2万份“健康包”,并承诺将再次向该省捐赠5万份“健康包”。包括拉合尔橙线地铁项目和嘉麟杰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坚持平等就业原则,聘用当地女性从事公司项目行政、技术、工程和管理工作。伴随着巴基斯坦出台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的高质量发展,中巴双方将在性别平等、女性赋权和包容性增长方面进一步深化拓展合作,促进巴基斯坦妇女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巴基斯坦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女性光荣,妇女值得礼赞。习近平主席说过,“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站在人类文明的新高度,中国正以举办新一届全球妇女峰会为契机,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事业从“争取权利”向“创造价值”跃升。在《北京宣言》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度交融之时,当亚洲智慧与全球实践相互激荡之际,我们必将通过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具包容性的文化,推进全球妇女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