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在尼泊尔主流媒体《坎蒂普尔日报》(尼文)、《共和报》(英文)发表纪念尼泊尔4·25大地震5周年署名文章《灾难无情人有情,中尼友谊硕果丰》。文章中文全文如下:
今天是尼泊尔4·25大地震5周年纪念。回想当年,往事历历在目。当时我在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工作。4月25日当天,得知尼泊尔发生8.1级特大地震,主管的同事们立即投入救助工作。大家彻夜忙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急需的人力、物力送到尼泊尔人民那里,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与灾难斗争,重建家园。
经过努力,中国国际救援队地震后第二天即抵达加德满都,成为首支抵达的重型国际救援队,并成功救出2名幸存者。总价值1.4亿元人民币的三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也很快空运抵达。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吉隆等县道路房屋受震灾损毁的情况下,中方派出中国武警交通部队,冒着生命危险,以最快速度抢通了中尼生命线阿尼哥公路,将最急需的油料、食品、药品等物资运抵尼泊尔。中国人民也纷纷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尼驻华使馆捐款捐物,在尼中资企业和华人都投入到救援行动中,帮助当地抢修道路、恢复通讯。
紧急救援行动后,尼泊尔人民开始了艰苦的灾后重建,中方一直积极参与其中。时任中国外长、现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尼泊尔重建国际会议,宣布中方2016-2018年向尼泊尔提供3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两国还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基础设施、山区灾后民生恢复、文物古迹修复、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医疗卫生等五大领域确定了25个灾后重建项目。中尼两国人民凭借坚韧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基础设施损毁、“软禁运”等重重困难,稳步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
2018年底,我出任驻尼泊尔大使,有幸多次与尼国家领导人一起视察那些中方援建的灾后重建的项目。令人欣慰的是,宽阔的加德满都内环路已完成改造,我荣幸地同奥利总理一道出席了项目交接仪式。美丽的九层宫正在恢复往日的神韵,整洁的杜巴中学已准备迎接学生。地震中收治了大量伤员的公务员医院二期正在建设中,塔托帕尼边检站及中尼友谊桥和热索桥都重建通车。那些我们曾共同为之日夜奋战的项目都一一取得进展,或已完工,或正在建设。在这些项目上,我看到两国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用汗水重建家园,让友谊结出硕果。经历地震考验的中尼友谊已深入到两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过去的五年是尼泊尔灾后重建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也是中尼两国守望相助的五年,更是两国关系与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的五年。去年,习近平主席和班达里总统成功实现互访,两国建立了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访尼期间,宣布2020-2022年中国对尼一揽子援助计划,继续向尼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和民生领域发展持续提供支持与帮助。
尼泊尔的灾后重建是全面而涵盖各领域的,中方积极参与尼旅游业振兴,推动增开直航,使每周往返两国间航班达到近60个。中国已成为尼第二大旅游客源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尼感受雪山映日的美景和佛祖故里的古韵。中国企业还通过投资、承包等形式积极参与尼公路、机场、引水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参与尼国家重建与发展,助力尼实现“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目标。
值此地震5周年之际,我愿再次向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向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尼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向所有参与尼灾后重建的两国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面对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尼两国人民再次携手并肩,相互支持,共同抗疫。患难见真情,友谊世代存。让中尼两国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引下,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