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驻尼泊尔使馆在尼官媒《新兴尼泊尔报》(英文)和《廓尔喀日报》(尼文)刊发庆祝中尼建交65周年专版。专版包括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署名文章《后浪接续前浪传,彩云长在有新天》以及政治往来、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患难与共等四个板块。侯大使署名文章全面回顾了建交65年以来中尼两国人民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两国关系的美好前景,全文如下:
2020年8月1日是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们抚今思昔,深切感受到中尼传统友谊诞生于悠久历史岁月,根基于广大人民心中。喜马拉雅山脉崎岖坎坷的道路,有着我们先人络绎不绝的往来足迹,留下了法显、佛驮跋陀罗、尺尊公主、阿尼哥等诸多动人的交往佳话。1955年,中尼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友谊史上的新篇章。建交65年来,两国秉承建交公报中确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成为不同大小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典范。
我们始终秉持平等尊重,巩固政治互信。无论国际风云和国内形势如何变幻,中尼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尼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活动。中方也坚定支持尼泊尔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尼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双方本着公平合理与互谅互让的精神,顺利全面解决边界问题,签署了边界条约和议定书。漫长的边界线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纽带,粉碎了个别势力试图借此在中尼之间挑拨离间的图谋。
我们始终坚持守望相助,致力彼此帮扶。同舟共济是中尼关系的突出特点。在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总是能够及时伸出援手。2008年中国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尼泊尔政府和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支持中国抗震救灾。2015年尼泊尔发生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实施大规模救援行动,克服震后地质条件恶劣、次生灾害频发的危险,向尼方运送了急需的油气等物资,并提供3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帮助尼进行灾后重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尼再次共克时艰,携手抗疫,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升华了坚如磐石的传统友谊。
我们始终对接发展战略,推进互联互通。上世纪60年代,在中方援助下,中尼工程技术人员不畏险阻,建成著名的阿尼哥公路,从此天堑变通途,极大便利两国贸易和人员往来。近年来,搭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尼泊尔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的梦想正逐步实现。中尼跨境互联网光缆正式开通,跨境公路的升级改造稳步推进,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已经启动。双方已开通3对陆路边境口岸,每周往返两国航班数近60个,且还在不断增加。一个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发展繁荣和互利共赢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正逐步成型,将助力尼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同意将中尼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这既是时代潮流和两国各自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郑重抉择,掀开了中尼关系新时代的序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当前中尼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双方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热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也是落实习主席访尼成果的开局之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给中尼各领域交往与合作带来了一些干扰。但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两国在共同抗疫中凝结升华的友谊,将助力中尼关系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盛开的中尼友谊之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两国友好人士的辛勤浇灌,我谨向为中尼关系做出贡献的所有老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尼友谊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继承光荣传统,续写中尼友谊新篇章。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在新时代得到新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愿中尼友谊像崇高圣洁的珠穆朗玛峰一样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