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沙特阿拉伯 > 驻外报道

驻沙特大使陈伟庆署名文章:中国战胜疫情可期 经济长期向好不变

来源:(驻沙特使馆) 2020-02-19 14:03

  2020年2月19日,沙特最大阿文报纸《利雅得报》刊发驻沙特大使陈伟庆署名文章《中国战胜疫情可期 经济长期向好不变》,全文如下: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严峻挑战。为阻断病毒传播,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安全,中国政府迅速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联防联控机制,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指挥,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措施,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主要省市实施强有力的控管,很多措施超出了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截至目前,除湖北之外的全国其他省市新增病例数量已经连续14天下降,绝大多数省市新增病例降到个位数,已有近1.2万名患者康复出院。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赞叹,“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全国动员,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控制疫情”。

  疫情爆发时,正值中国传统新年前后,餐饮、酒店、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国际国内商贸活动受到阻碍,人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短期内对制造业、中小企业以及经济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一季度的GDP增速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同时,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应对措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开展国际合作,努力阻止疫情在全球扩散,在国内推行“大数据+网络化”管理,每天发布疫情数据,调配全国医疗资源,累计向湖北派出近2.7万名医务工作者,紧急建成多所医院,对患者进行逐人逐户排查隔离,举全国之力,迅速阻断了疫情蔓延趋势,在这一战役中,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显现无余。

  对中国来说,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医学卫生领域的阻击战,更是包括经济工作在内的全方位的总体战。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是重中之重。疫情发生后,财税、海关、央行、发改、商务等经济主管部门迅速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各省市纷纷推出税收优惠、减免租金、金融支持、财政支持、用工补贴等具体举措,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尽快恢复生产,渡过难关。例如,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的19条政策措施,落实外资企业法,压实政府和部门责任,强化“点对点”服务,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从2月10日起,中国东部沿海主要省份已经开始有序地组织返岗复产工作,工业用电量明显回升。到2月中旬,北京99.7%的央企已经复工复产,上海的市属企业复工率达到80%。在华的丰田、日产、大众、福特等多家跨国车企工厂已经先后复工。中国的央企和国企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千方百计履行国际合同订单,尽快恢复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持全球产业链稳定。中国制造业正在迅速“回血”。

  目前,中国正在同时抓好疫情控制和恢复生产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疫情特别严重地区继续集中精力抓好防控,加大和救治力度;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科学安排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接下来,中国将实行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一批交通、5G、城市轨道等大项目。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加快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提振内需,稳定居民消费,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促进电商、物流、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等互联网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因疫情停工造成的用工、贷款、租金等实际困难。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和消费产品制造国,疫情过后,积累的消费需求会快速释放,中国经济会强力反弹,很快回到正常轨道。

  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纷纷支持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工作。目前,已经有超过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电或发函表示慰问和支持,数十个国家政府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世卫组织的专家组已经来华开展工作。世界银行高度关注危机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支持中国为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所做的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中国将迅速复苏,尽管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V形”反弹,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有限。

  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中沙两国的密切关系在大疫之中得到充分体现。2月6日,萨勒曼国王在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表示,沙方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同中方坚定地站在一起,并安排向中国提供疫情防控物资,这是沙特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发出的最强信号。近年来,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密切,中沙贸易额和承包工程项目额创出新高,双边合作已从传统的经济、能源等领域延伸到语言、文化、卫生等新领域,“2030愿景”和“一带一路”对接不断深化。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多,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两国经济优势互补,深化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

  今年正值中沙建交30周年,相信疫情过后,一定会有春暖花开。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