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日,塔吉克斯坦“阿维斯塔”通讯社网站和塔《商业与政治》报以《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中国方案》为题刊登了驻塔吉克斯坦大使岳斌的专访文章。岳大使就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全文如下:
一、问:1月17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主旨演讲。据我所知,这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达沃斯论坛。与当前一些国家不断推行“本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不同,中国高擎“全球化”大旗,展示出勇于担当的领导力。大使先生,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习近平主席此次演讲的内容和意义?
答:达沃斯虽然只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小镇,却是观察世界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碰撞思想火花的难得平台。当前,世界危机四伏、矛盾重重,一些国家从曾经力主经济全球化到现在出现犹疑,甚至开始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人为设置贸易壁垒。不少人都很迷茫:“世界到底怎么了?”在人类社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以《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为题发表了重要主旨演讲,充分阐释了经济全球化利弊,深刻剖析了世界经济深陷困境的根源,并且给出了摆脱危机的中国方案。
关于经济全球化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盒子,习主席明确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而另一方面,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关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症结所在,习主席表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增速处于7年来最低水平,全球贸易增速继续低于经济增速。短期性政策刺激效果不佳,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尚在推进。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仍然未能开辟出一条新路。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关于如何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习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政策手段,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第二,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第四,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要坚持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
二、问: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十分支持中方观点,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塔吉克斯坦作为一个年轻独立国家,始终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并在2012年加入WTO。请问中国在融入全球化方面有什么经验?中国又为全球化作出过哪些贡献?
答: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就这一问题作出了详细介绍。坦率地讲,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最具说服力的实例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中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在达沃斯,习近平主席再次向全世界重申,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三、问: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7%,增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排名第一。但我们也看到,有些国家依然利用媒体不断炒作中国经济“衰退论”、“威胁论”。那么,中国经济的情况到底如何呢?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又将有那些新举措呢?
答:要评价中国经济好坏,我们先来看一组2016年中国经济的数字。去年,在世界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GDP首次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达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位列第一。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全年进出口总额243344亿元,比上年下降0.9%,出口降幅收窄,进口由负转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航天空间站、飞船火箭、量子通信、高速计算、对天观测、大飞机等领域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推进,全国新登记企业553万户,比上年增长24.5%,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
总体来看,2016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当然,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正在着力加以解决,并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按照我们自己的说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所谓“新常态”,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减速增挡”,具体而言就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机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并正经历从量变向质变的升华。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们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适应、把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将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将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中国将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我们希望,各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
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
四、问: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塔吉克斯坦十分关心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因为塔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久前,塔总统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塔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中国已跃升为塔第一大直接投资来源国。大量中国企业来塔投资兴业,为塔政府带来了税收、为塔民众创造了就业岗位、为塔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您如何评价塔中经贸合作的现状,对其前景有何展望?
答:建交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下,中塔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投资经贸等领域合作快速发展。1992年两国建交时,中塔双边贸易额仅275万美元,去年在塔对外贸易总体下降背景下,中塔贸易额逆势而上,达到8.85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长近300倍,中国稳居塔最主要贸易伙伴之列。“中国制造”不仅活跃了塔市场,丰富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还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持,有力促进了塔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塔樱桃等优质绿色果蔬以及皮毛制品等也成功实现对华出口。双方正积极商谈中国从塔进口柠檬、石榴、干果等农产品问题。相信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为塔优质产品对华出口提供广阔机遇。此外,中塔贸易互惠互利水平正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也日益增强。
中国去年还跃升为塔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累计对塔投资额已达11.8亿美元,其中仅去年前9个月就达2.55亿美元,占同期塔吸引外资的71.8%。中国对塔投资合作范围广泛,涵盖了公路、铁路、隧道等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塔三大优先发展领域以及采矿冶金、信息通讯、建筑建材、纺织轻工等,仅2016年就有杜尚别2号热电厂、中泰纺纱厂、华新水泥索格特厂、亚湾—瓦赫达特铁路隧道、塔铝技术改造、华建亚湾石膏板厂、帕鲁特采矿厂和选矿厂等10多个合作项目相继竣工,为实现塔提出的从农业国转变为工农业国的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在塔企业始终秉承“建设一座工厂、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在为塔政府贡献大量税收和为当地民众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还积极投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称赞。去年中方援塔建设的努列克两所学校和杜尚别市中塔友谊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就是很好例证。
经过25年快速发展,中塔关系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之上,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正持续走向深入,两国发展战略正实现更紧密对接。双方在互联互通、能源电力、农业、贸易等领域合作已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将向更高合作水平和层次迈进,同时双方也将积极推动合作向更宽领域拓展。相信中塔经贸投资合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