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霍吉马托夫主席
尊敬的皮卡特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圆桌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感谢乌对外友协和帖木儿国家历史博物馆精心筹划和组织此次活动,感谢乌科学院、工商会、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塔什干孔子学院对会议的大力支持。不久前,中乌共同开启庆祝建交25周年活动的序幕,相信我们这个圆桌会议将为这一盛事锦上添花。
今天的会议聚焦民间外交和丝绸之路,这两个命题对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个伟大文明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了密切交往。据中国史籍记载,大约6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民开始从昆仑山、新疆和田一带,把当地生产的玉石运到远方,其中向西的运输路线就经过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直达地中海沿岸。丝绸之路正式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这指的是丝绸作为一种商品在东西方往来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的时间,而在此之前,连线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道已经形成。中国有句话,叫做“路是人走出来的”,正是因为中乌两国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才最终形成了这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也就是说,在中乌两个文明的交往史上,民间外交起源更早,人民是我们两国友好合作事业的开创者和先行者。
两千多年来,中国和中亚地区朝代更替、沧海桑田,官方交往几度中断,但丝绸之路上一直是驼铃清脆、商队不绝,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从未停止。无论在任何时候,人民都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角,民间友好往来都是丝绸之路永恒的主题。当今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关系的内涵日益丰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不断拓展,外交早已不再限于政府交往的范畴,民间外交形式多样、渠道多元、覆盖面广,更加成为国家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得益于信息化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出现,各国民间交往日益便捷,“人人都是外交官”。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将“民心相通”摆在与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同等重要的水平上,就是希望通过发展民间外交,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丝绸之路精神,增进欧亚各国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更好地促进跨国合作,造福各国人民。
那么,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中乌两国如何进一步开展民间交往呢?我愿同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首先,以文化交流为优先方向,提升两国人民对中乌关系的兴趣。文化艺术突破国界、种族、语言界限,最能激发人们的心灵共鸣。中乌都是文明古国,拥有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艺术。近年来,双方举办的“东方韵律”国际音乐节、“文化周”、“电影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已成为增进两国民众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上周,中国驻乌使馆在独立宫举办了庆祝中乌建交25周年暨2017年新年晚会,盛况空前。相信很多在座嘉宾也观看了这台晚会。中乌两国艺术家同台献艺,歌唱友好的情景令人感动。我们要继续办好这些活动,并不断开拓新的文化交流方式,鼓励两国文化艺术团体密切互访,相互推介各自优秀的文艺作品,共同打造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
第二,以语言文化人才培养为重要手段,传承和发扬中乌友好事业。了解语言是跨文明交流的基础,了解文化是这种交流得以长久的保障。当前,中国已有1所大学成立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4所大学开设了乌语课程,对乌兹别克斯坦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乌“汉语热”不断升温,两所孔子学院已培养3000多名汉语学生,东方学院开设了汉语系,世界语言大学、经济与外交大学等高校以及很多中学都设立了汉语课程。中方每年举行的汉语桥、“快乐中国行”等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两国高校和教育机构应以此为契机,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加强师生互访、科研交流、联合办学,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培养更多精通对方语言、文化、国情的人才,使中乌友好事业代代相传。
第三,以媒体合作为重要平台,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等各种媒体拥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中乌双方要充分用好这些平台,向两国人民充分展示中乌各领域合作成果,传递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友好感情。两国媒体可通过互访、举办研讨会、进行新闻产品互换、联合制作节目、开发新媒体资源等,讲述好中乌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故事,共同营造于两国关系发展有利的舆论环境。
第四,以旅游、考古、医药、地方合作为新增长点,丰富中乌民间外交的内涵。双方应联合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路线,展示两国各民族和地区民俗文化风情,更好地弘扬丝路文化与精神。鼓励两国文物部门扩大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做出新贡献。将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与乌科学院共建的中亚药物研发中心打造为两国新药研发和科研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中乌友好省州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女士们,先生们,
中乌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全方位合作的深入持久发展,离不开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也离不开社会各界民众的积极参与。中乌建交以来,考古、工业园等一些领域合作的成功实践,最先正是来自民间。我衷心希望两国民间外交在共建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希望中乌双方携手努力,为两国人民交往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共同推进中乌“民心相通”的伟大事业。
预祝圆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