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印度 > 驻外报道

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刘劲松谈“法的精神与中印合作”

来源:(驻印度使馆) 2016-09-01 02:29

  2016年8月31日,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刘劲松赴印度古吉拉特邦,在古邦国立法律大学(Gujarat National Law University)发表题为“法的精神与中印合作”的演讲。校长帕特尔教授(Director Prof. Bimal N. Patel)和该校师生近300人在座。

  刘代办说,“法”这个汉字是水和神兽的结合,水意味着公平和公允;神兽意味着力量与威信。这只神兽据说能明辨是非,一旦发现奸佞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这和印度的神牛颇有相似之处。

  法的精神,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中印两国治国的基础。莫迪总理讲,“印中是两个身体,一个精神”。“一个精神”应该包括法的精神。中印两国的法律体系和实践有很多不同,但精神和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惩恶扬善,维护秩序,服务民众。

  刘代办举例说,法律问题往往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共同的兴趣点。今年7月,中国推出了网约车规范化准则,允许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进行网约运营,成为第一个网约车全面合法化的国家。新规之后,中国专车平台龙头“滴滴”计划和“优步”(Uber)的中国分支合并,新成立的平台注册司机超过2000万,用户破4亿。对于中国“第一个吃螃蟹”之举和本土企业实现“蛇吞象”,印度朋友们感到很新鲜,媒体上有连篇累牍的报道评论,觉得对印度有借鉴意义。

  刘代办指出,半个月前中国外长王毅访印并与莫迪总理会见,表示注意到印度议会通过统一税制的有关法案。此举表明印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提振印度经济和吸引中国投资很有帮助。今年5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访印时,与莫迪总理交流最多的就是中国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莫迪总理接连提问,得到满意回复。

  刘代办说,中印两国很早就有法律领域的交流。中国人往往将佛教教义称为“佛法”。1300多年前玄奘到印度取经的故事在中印都脍炙人口。玄奘曾在古吉拉特地区驻足。早在玄奘之前两百多年,中国高僧法显为掌握当时印度佛教的完整戒律,确保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遂沿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并经海路千辛万苦回到中国。佛兴西方,法流东国,法显功不可没。

  刘代办说,成熟的法典和依法治国的思想,是中印两大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印度拥有灿烂悠久的法律文化,很早就编制了涉及刑法、民法和审判制度的法律,在古代东方大放异彩,传播到东南亚,“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共同构成东方三大法律文化圈。2400年前,中国的李悝根据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法典—《法经》,初步确立了中国古代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体系。近800年前,中国的宋慈就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并有专门论著。

  刘代办指出,依法治国是当前中国政治文明的要义,也是执政党的施政准则。2004年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第一项载入宪法。这部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拥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强调公共和私有财产都不可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国宪法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国家要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2015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近1.6万件,审结超过1.4万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近2000万件,审结、执结超过1600万件,结案标的额超过6000万美元。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近110万件,判处罪犯123万人。

  中国对官员腐败“零容忍”,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去年中国司法机关依法对22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3.4万件涉及4.9万人。即将举行的杭州G20峰会,也将出台有关反腐败的新成果。

  1978年以来,中国已批准或加入了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26项国际人权公约,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共制定了近160个法律法规,涉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利保障等方方面面。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基于外交谈判和国际法,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中国与12个邻国商签边界条约或协定,圆满解决了90%的陆地边界问题。

  刘代办说,法律在中印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印领导人在1954年联合声明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对国际法体系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发展。中国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了宪法,新德里也有“五项原则”大街。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在纪念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表示,五项原则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国际社会应该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建立和平、稳定、繁荣、安全的世界。

  刘代办强调,21世纪的世界不应该奉行丛林法则和炮舰外交,不应该由一两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主导世界事务,而应该弘扬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各国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由各国自主选择。

  刘代办说,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0%以上,GDP总量超过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但是,发展中国家在IMF、世行等重要机构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不能反映这一现实,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构成更不能反映这一现实。中印需要一道努力,增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在国际机构中的发言权特别是规则制定权。规则应该是各国一道商定的,不应该也不可能由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垄断。

  刘代办表示,莫迪总理说,如果印中一道发声,全世界都会倾听。在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我们两国共同发声,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重要原则。我们两国积极推进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强调任何情况下国际社会都不应减弱对发展问题的重视,发达国家应履行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和技术转移的承诺。世贸组织成员国还应认真履行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有关的承诺,即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采用“替代国”的做法应于2016年12月16日终止。

  刘代办指出,法治的公平性有时不仅体现在形式公平,而更应是实质公平。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发展的定义、标准、理解不尽相同。印度朋友告诉我,欧盟国家每天为每头奶牛补助2美元,而很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人均生活费还不足2美元,因此尽管南北国家都对农民有补助,但法律与政治意义是不相同的。

  刘代办说,平等、公平、互惠这些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充分体现在当前中印关系之中。中印是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企业和地方省市正积极参与“印度制造”、“智慧城市”、“技能印度”、“清洁印度”等发展规划,约500家中国企业家在印投资兴业,累计投资额超过40亿美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适应印度的法律环境以及合规经营方面面临不少挑战。也因为如此,最近印度律所的中国生意越来越红火,对了解中国和懂中文的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

  刘代办最后说,美国影片《阿甘正传》里有句经典台词,“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如果在座诸位在精通法律的基础上,再学习一点中文,那么诸位吃到的下一块巧克力一定是最美味的!

  刘代办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南海仲裁案”问题上的法理依据,并回答了师生关于“南海仲裁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及中巴经济走廊等问题。师生们积极回应,对刘代办介绍的新鲜故事、详实数据和精心准备的PPT表现出很强的兴趣。

  帕特尔校长和毕斯维尔教务长感谢中国使馆外交官来校做客并做精彩演讲。帕特尔校长表示,他本人曾在国际组织中与中方同事有愉快的合作经历。他指出,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加强本国法律体系建设以及对国际法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将改变目前国际法体系过于“西方中心化”的不正常现象,促进国际法秩序更加公正和平衡;中印两国在涉及国际法等重大问题上应积极表明立场,发出声音,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中印双边合作与交流是全方位、跨领域、多层次的,法律交流是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今后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帮助下,古吉拉特国立法律大学与中国相关法律机构和高校强化合作。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