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印度 > 驻外报道

串联、并联起我们充满能量的未来

——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刘劲松在尼赫鲁大学就“一带一路”与能源合作发表演讲

来源:(驻印度使馆) 2016-09-24 00:20

  2016年9月23日,应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能源研究项目邀请,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刘劲松赴尼大就“一带一路与能源”主题发表题为“串联、并联起我们充满能量的未来”的演讲。尼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巴德瓦吉、谢刚等出席并主持。活动持续约2小时,尼大80余名师生参加。演讲结束后,刘代办还回答了尼大师生各领域20多个问题,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

  刘代办演讲全文如下:

串联、并联起我们充满能量的未来

尊敬的巴德瓦吉教授,
尊敬的主持人谢刚教授,
尼大的师生朋友们,

  大家好!

  我和你们能源项目的负责人、也是我来此演讲的促成者南杜助理教授是在日本东京结识的,友谊延续至今已有10年。那时我们都是充满能量的小伙子。我们的能量既源于年轻,更源于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与各国朋友的交流。所以,希望大家珍惜在尼大的岁月,这是一个充满能量和活力四溢的黄金时光。

  我和南杜教授在东京时,经常去银座、六本木大楼和东京塔,去这些地方最好的时候不是白天,而是华灯初上的夜晚。在灯火阑珊之中,你能体会到东京的活力和繁荣。

  所有这些活力、繁荣和财富,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能源。过去,西方学者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卫星夜间拍的世界各地的照片,灯火最集中最亮堂的地方,一定是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全然黑暗或只是星星点点的地方,发展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种传统的判断方法正面临挑战。挑战来自于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包括了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即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此外,还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一系列海上支点建设,将中国东部沿海与南中国海、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连接起来。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和这些走廊?这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更不要谋求势力范围或与哪个国家争夺霸权,而是因为地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能源”和“小能源”。

  从“大能源”讲,背景是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和创新能量的国家或企业,越来越多在亚洲涌现。

  大能源包括七大经济要素,即人口、市场、资金、信息、交通、资源保有和运用,以及经济整合。

  人口曾经是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如今,年轻、受过教育、有技能和有购买力的劳动者,成为世界上最稀缺、最宝贵的经济资源。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近半,是劳动力资源的宝库。即使在中国,人口红利减弱了,但并没有消失。

  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市场潜力全面迸发,企业融资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迅速增强,中印等亚洲国家在IT和互联网领域拥有了一批一流的企业和企业家。

  但是,亚洲在交通、资源保有运用,以及经济整合方面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举例而言,新德里到伊斯兰堡的公路仅800公里,一个标准集装箱通过汽车运输需要7天以上,花费3500美元。孟买至伦敦海上距离超过1.3万公里,需要21天,花费也只是3500美元。

  受殖民主义和产业政策影响,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心和大城市集中于沿海,内陆地区不发达。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交通不便,贸易不畅。

  亚洲国家有丰富的土地、矿产、农牧产品资源。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佳,好东西的生产形不成规模,规模化了之后运不出来。很多国家的人民,是捧着金饭碗讨饭。

  亚洲国家经济上日益相互依存,彼此都是贸易和投资的主要伙伴。但是,亚洲迄未建立类似北美自贸区和欧元区的经济一体化机制,东亚、南亚、中亚经济上自成体系。泛亚合作包括欧亚大陆以及南盟、环印度洋合作,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多年来进展不大。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亚洲各国的竞争力以及亚洲的整体竞争力。有识之士呼吁,亚洲应该把握金融危机之后的时间窗口,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将亚洲人辛辛苦苦积蓄的财富更多用于本土基建、制造业升级和人力资源开发,打通和拓展区域内市场。当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思潮时,亚洲国家完全能够也应该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领头羊,这是历史赋予亚洲国家的机遇和责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有三样东西让一个国家变得伟大,它们就是肥沃的土壤、忙碌的车间和便捷的运输。这恰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和思维模式,即通过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努力,让亚洲的农业、工业和交通利用新兴科技实现升级,加速和巩固亚洲的振兴。

  关于“小能源”,首先是全球和亚洲能源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

  变化一,清洁能源方兴未艾,虽然尚不能取代煤、油、气等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但比例值的增长引人瞩目。中印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去年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是欧盟的2.5倍。按所占GDP的比例计算,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所占GDP的比例是欧盟的4倍。按人均投资额计算,中国与欧盟的清洁能源人均投资额相当,中国为74美元,欧盟为78美元。

  变化二,美国因“页岩气革命”逐步实现能源自给,从油气主要消费国变为出口国,上月首批美国本土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中国,这一变化将带来美与东亚、中东经济和政治安全关系的调整,对欧佩克地位作用也有影响。高盛公司认为,气价可能降至5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与此相关,中东、中亚国家积极寻求与南亚、东亚国家建立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相关航道的价值凸现。

  变化三,全球能源价格因需求不旺而持续低迷,且在低位反复震荡。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没有理顺,金融炒作和地缘政治因素令人担忧。亚洲尚未形成统一的天然气价格,原油进口的“亚洲溢价”挥之不去,一批能源生产国陷入经济困境。

  变化四,中国、印度和主要东南亚国家将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60%以上,进口原油对海运的依存度也高达80%以上,能源安全问题现实而严峻。

  变化五,越来越多的能源转化为电力后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电力日益多元化、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高负荷化。中印都在发展“智慧城市”,智能电力是重要一环。中国倡导建设全球和亚洲能源互联网,想把局域的、分散的电站和电力设备连接起来,调峰补缺,减少损耗和排放,提升效能,让电力成为国家间合作的新纽带。

  “一带一路”建设适应和引领了这些变化。能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八大重点领域之一,其他领域的合作项目也往往涉及能源。

  中印已经在“一带一路”和能源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刚刚成功落幕的杭州G20峰会上,中印都同意建设能够更好反映世界能源版图变化、更有效、更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实施能源可及性自愿合作计划、可再生能源自愿行动计划和能效引领计划,强调能源来源和通道多样化的重要性。

  中国和印度同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这条经济走廊完全可以包括油管、电力输送和水电开发等能源内容。中缅之间已经建成油气管道。早在二战期间,中印之间就有与史迪威公路并行的油管。

  印度是亚投行的第二大股东,印度银行家卡马特先生还是金砖新开发银行的首任行长,能源项目是两大新银行的优先选择。

  中国石油管道局参与了302公里的印度沙普管道工程建设。此前开工建设的印度东气西输项目,是中印之间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

  本地治里的古德洛尔电站项目由中国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总承包,今年被印度政府授予“社会责任奖”。该公司秉承“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场”的理念,至今在印已成功承建6个项目,累计合同金额近70亿美元,曾获印度政府基建最高奖---“杰出基础设施奖”。

  古吉拉特邦的中国民营企业——特变电工印度公司2014年在巴罗达的工厂投产以来,所有产品实现了一次试验合格率100%,一次送电成功率100%,受到印方客户高度评价,成为印度国家电网的主要供货商。

  中印企业已经在第三国合作勘探和开采油气资源,涉及苏丹、伊朗和叙利亚等国。中国企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项目超200个,运营方式也日益丰富,与印方伙伴有很多互利合作的机会。

  中国企业愿意参与印度的民用核电建设,这方面中方有丰富的经验和安全的技术。印度希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核能,籍此适应气候变化并为全球减排做出贡献,中方对此是理解的。中国赞同并积极参与了印度倡导的“国际太阳能联盟倡议”。

  能源合作不完全是商业合作,更是战略合作,它将是即将于下月上旬举行的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印是战略合作伙伴,也在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政治互信至关重要。政治互信,就是互不视对方为威胁,加强彼此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有分歧的问题。

  世界上经历了几次能源革命。人类先民和工业革命之初直接使用的燃料是固态的,主要是柴草和煤炭;后来演变为液态的,主要是石油和液化气;未来则会更多是无形态的,即多源化与网络化的电能。印度的“智慧城市”、“印度制造”以及“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在这样的能源革命以及能源互联网中实现。

  中国人曾长期受缺电之苦,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有近半人口相当于4亿人口没有电,到2002年剩下3000万人口没有电。而到今天,实现了电网全覆盖,没电人口只有不到20万。这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中印两国的发展进程充分证明,让26亿老百姓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愿景,确保人人享有负担得起、可靠、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是两国实现广大民众脱贫致富和民族复兴的前提之一。

  中印两国曾痛失几次产业和科技革命,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的历史机遇,借助能源革命和能源领域的中长期转型,实现创新增长,带动整个国家的结构性改革,这恐怕也是打开世界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

  中印两国都认识到全球能源治理存在不平衡、不稳定和不合理之处,那么们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应携手合作,推进能源领域的全球和区域治理,让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多的位子和声音。

  古时候的丝绸之路就像一条项链,联接起中印和许多的城市文明。今天的“一带一路”更像一个超级电网,串联、并联起亚欧大陆所有的国家,形成一个真正的大市场和命运共同体,让各国人民都能够实现今夜有灯、有电话、有电视、有网络的梦想,让“亚洲世纪”从蓝图成为现实。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