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彭博新闻社布鲁塞尔分社接受记者采访,就中欧关系、中美经贸关系、5G与网络安全、伊朗核问题、WTO改革等回答了提问,有关内容如下:
记者:首先,能否请您谈谈今天中欧签署的航空安全协定?
张明:刚才,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与欧盟轮值主席国罗马尼亚常驻欧盟代表奥多贝斯库大使以及欧委会交通委员布尔茨共同签署了中欧《民用航空安全协定》和《关于航班若干方面的协定》。作为中国驻欧盟大使和一名普通乘客,我对上述文件的签署感到高兴和鼓舞。这是落实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的首个重要成果,标志着中欧共同坚持开放合作,信守承诺,展现了中欧之间密切的协调配合。这两份协定一份涉及航空安全,一份涉及航空服务,专业性都很强,也直接关系到民生,中欧应在这一领域继续开展合作。
记者:既然谈到航空协定,我想问一个关于波音737MAX的问题。大约一个月前,中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削减波音飞机的采购数量,这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还是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的决定?
张明:民航最关键的是安全,无论是民航飞机制造者、运营商,还是普通乘客,没有不关心安全的。中欧今天签署的两个协议是双方在航空方面的合作成果,并不针对中美经贸摩擦,或任何第三方。你谈到有的中国航空公司可能撤回波音737MAX的订单,我也注意到媒体的有关报道。这是企业之间的事情,不应引起其他猜测。问题的核心就是安全,尤其是对民航企业而言。
记者:您说这不是政治决定?
张明:政治是政治,商业是商业。
记者:您提到今天签署的协定是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的首个成果,但是今天对(华为这样的)中国在欧企业却是困难的一天,因为有欧洲企业在美国上周将华为列入 “黑名单”后对其“断供”。您是否和欧方官员讨论过如何应对美国制裁措施?这显然也影响了欧洲企业的经营。中国将如何回应美方最新一轮的打压行为?
张明:美国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打压华为这一高科技企业,毫无疑问是出于政治目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全球化进程,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不利于高科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健康发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把有关问题政治化,人为干扰5G网络的正常开发、使用与合作,不仅不利于5G事业的发展,而且有悖于公平、公正和非歧视原则,最终不会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中国对此坚决反对。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当前泛安全化和“长臂管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公害,严重威胁公平竞争,侵犯各国主权,侵犯各国公民的人权,破坏国际规则与秩序,国际社会对此应高度警惕。
中方毫无疑问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敦促美方不要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避免中美关系受到进一步损害。包括欧盟在内的绝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都是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合作的,都不赞同这样的单边主义、泛安全化和“长臂管辖”的错误做法。
我想你们一定也注意到,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明确表态,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开展合作,不会对华为或者任何其他企业采取封锁行为,中方对此表示赞赏。
记者:对美国的做法,中方有没有考虑采取反制措施?
张明:对于不正确的事情,中方当然会作出必要的反应。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无端受到损害,中国政府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记者:您是否担心欧洲国家会效仿美国禁止华为?
张明:正如我刚才所说,欧盟及欧洲国家,同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一样,都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公正、非歧视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他们都很关心网络安全问题,同时他们也懂得,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这与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
我也注意到华为作为一家企业,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了非常开放、负责任的态度,同各有关合作方就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希望同合作伙伴一道,为人类的网络事业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我想,这应该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记者:问题是,即使中欧在这方面有共同的政策目标,有关企业却难以冒被美国制裁的风险开展经营。比如,中欧均希望挽救伊朗核协议,但相关企业却不敢与伊朗做生意,以至于伊朗威胁退出该协议。中欧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伊核协议得以有效执行?
张明:确实,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想,人类社会与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没有人愿意接受或允许“丛林法则”再延续下去。
记者:中国有没有计划从伊朗购买石油?因为这被视为帮助伊朗摆脱困境、维护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重要举措。
张明:我想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是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还要不要继续执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是联合国安理会核可的多边协议,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对作为欧洲近邻的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至关重要,理应得到完整、有效执行。我刚才谈到,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合作的公害,中国对此坚决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各方同伊朗在国际法框架内开展正常的能源合作,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换句话说,要不要执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首先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还要不要的问题,其次是国际社会各成员对外开展合作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第三是中东等欧盟周边地区保持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问题。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非常清晰的。中方将继续积极履行全面协议承诺,与有关各方共同为维护和执行全面协议作出努力。
记者:也就是说,中国将继续与伊朗开展能源合作?
张明大使:我其实谈得很清楚,中国在国际法框架内对外开展合作包括能源合作的权利是必须得到保障的。
记者:您在采访开头提到,中欧今天签署的《民用航空安全协定》等文件是今年4月中欧领导人会晤以来达成的首个成果。从欧盟方面来说,他们期待落实的成果还包括达成欧中投资协定,以及希望中国支持在WTO讨论产业补贴等问题。容克主席在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曾提到,双方投入了50多个小时进行磋商,才成功就联合声明达成一致。您可否介绍一下,中方为此作出了多大妥协?
张明大使:应该说,对于你谈到的这些合作,中国和欧盟双方都殷切地期待取得进展,而不是欧盟单方面的期待。但这些合作取得进展,不是中方在多大程度上做出妥协能够达到的,而取决于中欧双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相向而行,最终取得突破。我对中欧双方携手落实此次领导人会晤的成果充满信心。会晤结束后的40多天里,我们不仅签署了两项民用航空协定,还在前不久举行了新一轮知识产权对话,双方也就推动投资协定谈判在年内取得决定性进展、并力争明年取得突破进行了一轮沟通。换句话说,中欧双方都在认认真真地落实联合声明中的各项内容,双方都希望通过彼此合作的稳定性来应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
记者:美日欧正联手出台针对产业补贴的WTO改革方案,您对此有何评价?
张明大使:WTO改革是国际社会关心的一件大事。中欧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推动WTO改革,为此成立了副部级的联合工作组,并已进行数轮磋商。双方还共同向WTO秘书处提交了两份有关改革的建议书。接下来,中欧将就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工、农产业补贴等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这些都是WTO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中欧双方和国际社会都高度重视,各方应携手推动这些改革。
记者:去年7月容克主席与特朗普总统达成贸易停战协议后,欧方表示,如果美国再次加征关税,欧方将不会与其进行任何谈判。但中方做法似与欧方不同,在美方加征关税情况下,中国仍在与美谈判。如果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还会谈下去吗?是否会因美国有朝一日在加征关税方面做得过多,导致中美谈判崩盘?
张明:中美经贸团队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十一轮高级别磋商。整个过程中,中方表现出极大诚意和一个大国应有的负责任态度。但遗憾的是,美方单方面重启关税威胁,使中美经贸磋商严重受挫。
谈判磋商中,有两个因素十分关键,一是诚意,二是信用。谈判双方应在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朝着互利共赢的目标相向而行。
但是中美经贸摩擦一年多以来,美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磋商中制造麻烦,推翻双方艰苦谈判形成的积极势头,企图以霸凌、讹诈手段取得不当之利。美国对中国如此,对其盟友也是如此。所以,应当由谁来承担令磋商严重受挫的责任,答案是清清楚楚的。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深知,中美合则两利,甚至不止两利,整个世界都受益;斗则俱伤,不仅双方受伤,整个世界都受伤。
中方一贯主张并愿意通过谈判磋商解决经贸分歧,中国维护自身合法正当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同样坚定不移。当前,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如果美国要谈,我们敞开大门,认认真真地谈;如果美国要打,我们严阵以待,认认真真地打。换句话说,球在美方一边。
记者:您认为在即将举行的日本大阪G20峰会上,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会否在双边层面会谈,以缓解与美方的贸易摩擦?
张明:我个人认为,中欧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国际各种场合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是非常必要的。现在距离G20峰会时间尚早,目前还没有明确消息。
记者:关于华为和网络安全问题,中国2017年通过的《国家情报法》是欧美官员的重点关切之一,尽管目前并没有企业为中国政府搜集情报的证据。北京是否会考虑修改该法,以平息欧美有关关切?
张明:很多媒体都谈到中国的《国家情报法》,但我不知道媒体朋友们是否读过这部法律。事实上,中国制定《国家情报法》的做法是从国际合作伙伴那里学习借鉴来的,以便通过法律规范情报工作。很多媒体引用这部法律的第七条,即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但我不知道他们是没有看到法律原文,还是有意忽略了接下来的第八条,即国家情报工作应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任何一部法律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其断章取义,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去完整地读一读这部法律。
此外,政府利用或强迫企业窃取其他国家的情报秘密或搞窃听,这不是中国的做法。是谁的做法,欧洲人知道,因为欧洲人是受害者。
记者:您刚才说,中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美国的战略是对中国极限施压,因为美国似乎认为中国需要每年至少6%的增长才能承受贸易战,所以中国有朝一日会作出更多妥协。考虑到关税终将影响经济增长,您认为中国作出更多妥协之前还能坚持多久?
张明:你知道,在世界古老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你问中国能够坚持多久,中华文明已经5000年了,至少能再坚持5000年吧!(记者笑)
我注意到彭博社在近期的报道中使用“疼痛游戏”(Pain Game)来形容当前局面,实际上是关注中美在贸易战中谁的耐受力更强的问题。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刚才你谈到6%这个数字。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6.6%。对中国这样大的一个经济体来说,6.6%着实不低。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损人害己误天下。“害己”是说它对美国自身带来疼痛,“误天下”是说它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疼痛,当然它首先会损人,给中国带来疼痛。但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承受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抵御任何外部风险和冲击。这不是空话,我可以给你摆一摆事实:
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拥有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这些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根本基础。
第二,东方不亮西方亮。试看整个世界,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除了美国还有谁?中国的合作伙伴遍及天下,缺了美国,无非是少了一家。今年1-4月,尽管世界经济形势并不好,中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4.3%,其中对欧盟的进出口贸易增幅还高于平均水平。
第三,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1个百分点,达到6.3%,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被上调的国家。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善良温和,他们追求美好生活,愿意跟世界各国人民做朋友、做伙伴。同时,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主持正义,一旦遭到外部打压,追求美好生活的合法权利受到遏制、挑战,会非常坚定地团结起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团结就是力量。
无论对美国,还是对国际社会,我们反反复复地说,我们不要贸易战,我们要谈判,要磋商,要沟通,通过对话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有人执意把贸易战强加到我们头上来,我们奉陪到底。
记者:谢谢您抽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