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部新闻

深刻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重大理论价值和世界意义

外交部党委书记 齐玉

2025-07-30 17:17

(《国家治理研究》2025年第2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光辉旗帜。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要全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成就、深远影响和重大价值,以更加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世界影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提出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推进,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丰富发展,形成完备科学体系。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断对这一重大命题进行深化论述。从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到2015年在联大一般性辩论明确“五位一体”实现路径,再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五个世界”努力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的科学内涵日益丰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时代潮流,彰显强大实践伟力。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中国同各方携手努力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根深叶茂,取得全方位丰硕成果。双边层面,中国同印尼、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南非、尼日利亚、古巴、巴西、塞尔维亚等数十个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开启了国与国关系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新篇章。区域层面,中国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同非洲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同中亚、东盟、阿拉伯国家、拉美等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继展开,为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注入强劲动能。全球治理层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等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国际社会凝聚广泛共识、应对共同挑战的磅礴力量。

“三大全球倡议”落实迈出坚定步伐,助力完善全球治理。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新冠疫情、保护主义拉大发展鸿沟,地缘危机交织叠加冲击地区安全稳定,少数国家鼓噪“民主对抗威权”,加剧各方对“新冷战”的担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破解世界难题、共创美好未来提供时代答案,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惠及多国民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中国力量。中国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巴勒斯坦各派别和解,成功斡旋缅甸冲突相关方多轮和谈,提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维护共同安全、普遍安全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发起和参与文明古国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系列机制,推动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为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人民相知相亲搭建新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推动共建美好世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具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首先在于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这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大势与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对立统一,准确把握各国人民要和平谋发展求稳定与霸权霸道霸凌之间的突出矛盾,准确把握全球化时代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回答“我们怎么办”这一重大课题,主张各国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生态建设呵护地球家园。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世界带来和平、发展和希望。瓦努阿图总理萨尔维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已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言,8次写入金砖峰会宣言,其核心要义被纳入联合国“未来契约”,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大标识意义的国际公共产品。

二、全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价值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外领域重大原创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外交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深邃思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科学把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功范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创新与飞跃。科学地认识世界,实际地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揭示世界各国紧密相连、命运与共这个最大的现实,指明了历史前进的逻辑、时代发展的潮流、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建立伟大功业、创立伟大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国际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明确了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入和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频繁和紧密;明确了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社会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揭示出人类社会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未来,必须遵循历史的浩荡规律。一是持久和平需要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唯我独尊、以强凌弱是动荡之因,丛林法则、强权逻辑是战乱之源。二是人类成为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只有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走出一条普遍安全之路。三是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必须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四是文明进步离不开交流互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五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才能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为探究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视角,为完善全球治理开辟了崭新境界,实现了对国际关系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新的升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肇基于新时代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的深邃思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方法。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把实现民族复兴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起来,这是从世界力量对比的横坐标和中华民族前进的纵坐标出发,科学界定当今世界大势和中国所处历史方位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发展道路模式的影响力、吸引力显著增强,作为负责任、建设性大国的感召力、塑造力迈向新高度,中国已经能更大程度影响世界发展方向。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声音,更加期待中国方案,更加关注中国战略走向。对此,中国的答案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中国越是发展,世界和平力量越是增长,国际正义力量越是壮大,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越有希望,越能同各国一道抵制单边霸凌行径,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越能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在世界大变局中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与世界人民携手走向光明未来,两者统一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志民族复兴伟业、推进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庄严宣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此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潮流同向同力,必将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使得各国携手共赴现代化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决定的。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次,中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进程中,致力于破解人类社会发展诸多难题,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间关系提出了崭新思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丰富了路径选择,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最后,中国主张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要共同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的现代化,为世界各国共逐现代化之梦明确了愿景和蓝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担当和世界情怀,集中反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根本区别,为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第二个结合”的又一光辉典范。“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的重大理论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扎根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土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呈现出熔铸古今的大气象。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传承“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秉持“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精神追求,诠释“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担当情怀,践行“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伦理,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永恒价值,为解决当下人类面临难题提供了穿越时空的文明启迪。中华文化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宏阔的历史纵深,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赋予中华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珍视热爱和对人类前途的深刻思考,在赓续传承历史文脉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出高度的文明自觉和文化自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通了世界各国文明的精神内核。世界多元文明交相辉映,既各有千秋,又彼此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与各国文化积淀核心价值息息相通,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俄罗斯有谚语“风雨同舟就能无惧风雨”,印度古老典籍记载着“天下一家”的箴言,印度尼西亚人常说“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非洲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阿拉伯人相信“独行快,众行远”,拉丁美洲有名句“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这些世界文明的吉光片羽无不折射出人类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智慧之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鲜明地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和平与发展是共同事业,公平与正义是共同理想,民主与自由是共同追求,为各国人民实现美好愿景提供了理念指引和价值遵循。主张“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美美与共”的包容心态,摒弃唯我独尊的“普世价值”,反对人为制造分裂对抗,与各国文明倡导团结共生、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相通相融,画出了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国家人民价值追求的最大同心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积极借鉴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以胸怀天下的品格观照人类前途命运,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观察人士认为,这一重大理念是统揽人类智慧结晶提出的重大倡议,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是文明赓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外交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外交领域运用的典范。

一是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致力于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发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丰富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一系列外交政策主张,实现了外交理念从和平共处到命运与共的历史跨越。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三大全球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应运而生,贡献了解决人类难题的中国答案。四是坚持系统观念。“五个世界”的提出,明确了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统筹推进的努力目标。五是坚持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共产党秉持国际主义精神,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同频共振,体现了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已经载入党章和宪法,在稳步推进的实践拓展中闪耀着熠熠真理光辉。

三、全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前进道路上,外交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外交干部队伍锤炼更忠诚的政治品格、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坚定的斗争意志、更过硬的纪律作风,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强保障。

凝心铸魂,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全面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在坚持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深刻领悟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外交工作具体实际之“的”。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对外工作、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深入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主线,强化担当作为。把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落实“第一议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更强的主动性、创造性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外交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充分发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加强主场外交和重大外交活动服务保障。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三大全球倡议”走深走实,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增强信心底气,保持战略清醒,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和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一片新天地。

开拓进取,做好研究阐释宣介。全面深入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理逻辑、理论精髓、科学范式、实践内涵,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理化阐释,深刻阐明其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实践性,构建中国自身的叙事话语体系。始终做习近平外交思想天下情怀的国际传播者,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化解读和分众化传播,宣介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行动,广泛争取理解认同,团结国际社会大多数,赢得国际道义人心。稳步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外交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发展建设,履行好研究阐释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光荣职责。

不负重托,打造新时代外交铁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斗善斗、纪律严明的外交铁军”重要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驰而不息加强外交战线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外交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政治机关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在落实“四个带头”上走在前、作表率。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践行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快外交铁军建设,持续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锻造外交队伍的铮铮风骨,永葆外交队伍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外交战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开拓,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