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动态 > 驻外报道

深入巴州农村,问道乡村振兴经验

—— 驻慕尼黑总领馆“下基层、接地气”青年活动侧记

来源:(驻慕尼黑总领馆) 2023-03-29 21:28

寒冬已过,初春的暖风为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广袤土地送来了生机和活力。2023年3月25日,驻慕尼黑总领事童德发带队,驻慕尼黑总领馆青年馆员踏上前往罗斯豪普滕镇考察德国乡村发展的调研之旅。

历史上,巴伐利亚州是德国著名农业大州,以肉牛、乳制品、土豆等农牧产品闻名于世。得益于老州长施特劳斯等政治家高瞻远瞩,巴州于过去几十年中顺利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州到现代工业州的转变,同时在转型中也实现了第一与第二产业的均衡发展。在成功打造宝马汽车、西门子家电等高端制造产业新名片的同时,州内乡村地区生态景观及传统文化亦得到保留和发展,风景如画的乡村、辽阔丰美的牧场为其赢得“花园之州”美誉。巴州何以成功协调城乡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乡村振兴事业借鉴?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罗斯豪普滕镇,与现任镇长皮胡施、前任镇长君特等当地人士“坐而论道”。

两位镇长如数家珍,向总领馆一行介绍当地情况。罗斯豪普滕镇位于巴州南部阿尔卑斯山脉脚下,距离慕尼黑市车程1.5小时,距举世闻名的新天鹅堡仅约10余公里。该地常驻人口仅2200人,行政规划为镇,实际规模与中国一个村庄差不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一小镇折射了德国乡村发展的宝贵经验。

老镇长君特向我们介绍了罗斯豪普滕镇乡村建设的经历。几十年前,面对设施破旧、人口外流、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巴州政府于40年前开始逐步实施乡村发展计划。小镇居民闻风而动,主人翁意识与参与热情被广泛调动起来,组建“参与者委员会”,为实现本地发展群策群力,上级部门也专门派出专家组实地调研指导。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镇上开办了银行、餐馆,修建了无障碍设施和休闲步道,留住了医院与牙科诊所,新建了学校、企业,修缮了水力资源和自然保护区。慢慢地,镇子里环境变美了,生活水平上来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外求学结束后返回家乡参与建设,小镇的烟火气旺了起来,罗斯豪普滕镇也成为了巴州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镇长介绍,我们身处的这一间“会议室”也别有玄机。墙壁张贴的儿童画作、角落里的布偶玩具看似与普通幼儿园教室别无二致,但这其实是镇上的“日间照料中心”,兼具养老院与幼儿园功能,政府负责基本管理,由志愿者完成主要工作。镇长表示,当地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经济困顿,而是生活孤独。在“日间照料中心”,镇上的退休老人们常自发来照顾孩子,既获得了欢笑陪伴,又解决了当地民众特别是年轻父母们的后顾之忧。的确,要搞好乡村振兴,软件、硬件同等重要,不仅要兴修完善基础设施,更要满足百姓在养老、育儿、就医等民生领域的关切。

在老镇长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牧民迈尔先生的自动化牧场。迈尔家族世代经营牧场,至今已是第六代。他的牧场内饲养了奶牛近百头,日产奶量达3000升。过去,一个如此规模的牧场至少需要几十名劳动力。现代科技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力,有了自动挤奶设备、自动喂料槽、计算机辅助牛奶储藏设施等助力,现在一个四口之家便可轻松打理一个大农场。有趣的是一些牛脖子上佩戴着电子芯片,迈尔先生介绍,它的用处是给牛“开小灶”。当高产乳牛接近喂料槽,芯片便自动识别并投放额外饲料,其他牛则无此待遇。

活动期间,双方还围绕中国的乡村建设进行了交流。同行的几位前赛德尔基金会农业专家表示,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近年更是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极大提高了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当前中国虽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挑战,但相信这一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未来中国的农村将更繁荣、更美好。他们的评价亦说出了全体青年馆员的心声。 

    

离开小镇时,恰逢雨后初晴,阿尔卑斯山的轮廓浮现在远处,地平线上跃起一道彩虹。此刻美景恰恰映照出大家的心情:观察、思考、感悟、收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经过此访,青年馆员对下基层、接地气、做好调研工作有了更深感悟与认识,亦对国家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可谓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