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动态 > 驻外报道

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接受印媒体《印度教徒报》书面采访

来源:(驻印度大使馆) 2025-07-22 00:09

2025年7月21日,印度主流英文大报《印度教徒报》刊登对驻印度大使徐飞洪的书面采访。徐大使介绍了中印高层交往、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中国的南亚外交政策等。全文如下:

一、约有8至9批印度香客正在中国西藏神山圣湖朝圣,其中有的已完成朝圣返回印度。我们在神山圣湖也遇到了印度香客。恢复印香客赴神山圣湖朝圣对中国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冈仁波齐山和玛旁雍错湖是包括藏传佛教和印度教在内的多个宗教信众心目中的“神山圣湖”。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是中方对印度人民友好、照顾印民众宗教情感、增进两国人文交流的特殊安排。在筹备过程中,中方克服了许多困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近段时期,按照中印双方达成的共识,印度香客赴神山圣湖朝圣已经恢复并正有序进行。近日访华的印国防部长、外交部长都对中方表示感谢,印民众也对此反响热烈。这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将为中印关系改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是否会为印中之间旅游、贸易和投资等其他民间往来铺平道路?您预计印中之间的直航什么时候恢复?班次频率是多少?

印度香客恢复赴中国西藏自治区神山圣湖朝圣,是中方为改善中印关系主动采取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现了中方的诚意和守信。我们希望并相信印方能够相向而行,推动两国投资、贸易和旅游等领域合作实现新发展。目前,中印两国政府部门、各主要航空公司已经为有关复航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希望两国直航早日开通。

三、据报道,双方在经贸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中方反对印度限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提起诉讼的作法;而在印度,人们认为中方限制关键矿产和化肥出口,并从富士康和苹果工厂召回中国员工。您预计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

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举行双边会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为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为中印共谋相邻大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正道注入新活力。站在历史新起点,中印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是中印两国当前最大的“公约数”。中方始终支持中印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采取更多有利于双方经贸往来的措施,在鼓励政策上做加法,在限制措施上做减法,促进中印经贸合作达到新的高度。

四、莫迪总理是否已确认出席今年晚些时候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届时是否还会有访问或双边会晤?

中方将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欢迎莫迪总理赴华参会。莫迪总理曾表示,印方愿全力支持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防长拉吉纳特·辛格等先后赴华参加上合相关会议,苏杰生外长赴华参会并访华,表示印方全力支持中方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办好峰会。

上合外长会已于近日成功召开,为天津峰会做出充分政治准备。各国外长同意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弘扬“上海精神”,二是健全安全机制,三是共创发展机遇,四是巩固睦邻友好,五是捍卫公平正义。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天津峰会必将成为团结、友好、成果丰硕的盛会,上合组织必将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五、印度外交部表示,一个国家在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上反对提及恐怖主义,特别是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事件,阻止会议发表联合声明。作为主席国,中方如何解释上合组织为何没有发表关于恐怖主义的声明?上合组织成立之初就将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优先事项。中方对上合组织外长会议和峰会发表联合声明抱有多大信心?

上合组织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是上合组织的根与魂,是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上合大家庭”的“生活准则”,各成员国可以平等表达立场,也要避免将双边矛盾带入多边平台。只有各方将“上海精神”落到实处,在“存异”的基础上“求同”,寻找彼此利益和关切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当前,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大行其道,给世界带来严峻挑战。中印作为人口最多的两大新兴经济体,应加强在上合、金砖等多边框架内合作,切实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正如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一份声明中所说,印中两国恢复交往,实现“表面上的正常化”。下步,两国将就实控线附近地区局势采取什么措施?双方在2024年10月同意脱离接触,是否在缓局降温和后撤部队方面取得进展? 

当前,中印边境局势总体稳定。去年10月,中印双方通过密集磋商谈判,就边境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并全面有效推进落实。12月,根据中印两国领导人喀山会晤重要共识,中印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双方本着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实质性探讨并达成六点共识。今年3月,双方举行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同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继续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下阶段,中方愿同印方继续保持外交和军事渠道沟通,本着平等协商、相互同等安全原则,进一步细化边境地区管控规则,加强信任措施建设,实现边境地区可持续的和平安宁。

七、印度陆军副参谋长称,中国在“朱砂行动”期间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支持”,包括在今年5月印巴冲突期间进行实时投入。您对此有何回应?印方是否对中国军事干预冲突提出关切?

帕哈尔加姆恐袭事件发生后,中方第一时间予以强烈谴责,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时,中方密切关注印巴局势发展,积极劝和促谈,王毅外长专门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了话。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邻居,也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印巴实现停火符合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欢迎并支持印巴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寻求根本解决途径。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外长近日会见苏杰生外长时表示,中印关系有自身历史逻辑和内生动力,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同样,中国和巴基斯坦发展关系、开展合作也不针对第三方,防务安全合作是中巴正常合作的一部分。

八、莫迪总理向达赖致以生日祝福是惯例,为什么中国外交部反对这一作法?

十四世达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人士,而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长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图谋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流亡者。中方一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官方人士同达赖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当前,中印关系正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方希望印方充分认识到涉藏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充分认清十四世达赖的反华分裂本质,恪守在涉藏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停止利用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不同达赖集团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不为达赖集团开展反华分裂活动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或便利,避免干扰双边关系改善发展进程。

九、目前中国政府和达赖的代表之间是否有任何会谈或计划会谈(过去曾有过)?

在同十四世达赖接触商谈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接触商谈的对象只能是十四世达赖或他的私人代表,而不是什么“藏人行政中央”。第二,接触商谈要谈的只能是十四世达赖本人,最多再加上他周围一些人的个人前途问题。只要十四世达赖真正放弃分裂祖国的立场,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们就可以与十四世达赖就其个人前途问题进行商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希望十四世达赖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行为进行认真反思和彻底改正,放弃破坏西藏社会秩序的一切活动,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十、上个月,中国同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发起了一场三方会议,有报道称会议讨论了建立更大的南亚区域集团。您能否证实?

2025年6月19日,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三方副外长/外秘级会晤在云南昆明举行,就中孟巴合作广泛交换意见,一致同意基于睦邻友好、平等互信、开放包容、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三方合作。三方合作聚焦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意在产业、贸易、海洋、水资源、气候变化、农业、人力资源、智库、卫生、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探讨实施合作项目。三方强调,中孟巴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十一、过去几年,中国在南亚地区建立了一些旨在抗击新冠疫情和减贫合作的机制,但这些机制没有包含印度。这是否意在打造一个“没有印度的南盟”,或者说中印两国在南亚地区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中国一贯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主张通过同南亚各国增进政治互信、开展包容合作、助力经济赋能,共同做大合作的蛋糕(PIE),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繁荣。

一是政治互信(Political Trust)。中方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首要,坚持睦邻富邻安邻。同西方的地缘竞争逻辑不同,中国从不谋求在周边建立所谓“势力范围”,从不搞霸权依附、干涉内政那一套。中印及南亚各国都处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中方愿与印方在南亚相互协作,让南亚人民共享和平稳定。

二是包容合作(Inclusive Cooperation)。中方始终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构建开放而非排他的朋友圈。近年来。中方先后发起中国—南亚合作论坛、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等机制,近期举行中孟巴三方副外长/外秘级会晤,通过开放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上述合作不是封闭对抗的“小圈子”,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中方欢迎印方参与上述合作,也期待同印方在南亚开展三方合作,实现1+1+1>3的效应。

三是经济赋能(Economic Empowerment)。中方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以自身现代化带动周边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中国同南亚国家贸易额翻番,从不足千亿美元增至2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加强与南亚国家产供链和新兴领域合作,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民生发展。

中印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中方愿同印方在内的南亚国家一道,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做大南亚合作的蛋糕,构建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