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驻捷克大使冯飚在捷克媒体《议会报》发表署名文章《中欧建交五十年:成果丰硕,前景美好》,宣介中欧关系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阐明中方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即将举行的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绘就中欧合作新蓝图,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开辟中欧关系下一个更加美好的50年。文章全文如下:
1975年,中国与欧盟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政治胆识和卓越战略远见,毅然打破阵营对立,作出建交的历史性决定,开启了中欧交流合作的大门。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即将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共同回顾中欧关系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携手绘就中欧合作新蓝图。借此机会,我愿向捷克朋友们介绍中方眼中的中欧关系,希望有助于增进捷方对中欧友好合作的理解。
50年来,中欧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有力促进了彼此发展进步,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也日益彰显。中国是唯一同欧盟建立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战略、经贸、环境与气候、数字、人文领域高级别对话为支柱全方位合作格局的大国,70多个对话机制涵盖多领域、各层级。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00多亿美元,捷克啤酒、法国香槟、爱尔兰与荷兰乳制品、西班牙橄榄油等等欧洲商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2800家,雇佣外方员工超27万人。中欧还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协调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动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对欧投资新一轮热点,为中欧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捷克市场上的中国品牌电动汽车也在涌现。
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往来频繁,竞争和摩擦在所难免,对此应客观看待。要强调的是,中欧经贸合作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双方产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将问题归咎于某一方。有人说“中欧贸易不平衡”,事实是在华欧企近40%的出口量返销欧洲,可以说“顺差在中方、利润在欧方”,而且欧盟对中国长期保持服务贸易顺差,2024年顺差高达503.58亿美元。有人说“中国市场开放不足”,事实是欧洲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高份额,如空客市场份额从2008年约20%增至目前的超过50%,欧洲化妆品企业出口的三分之一唇膏销往中国。有人热炒所谓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事实是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都将得到保障,而且中方主管部门已为欧洲企业设立“快速通道”,充分体现对欧方诉求的重视。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大自主开放力度,营造更加开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为欧洲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缩减至29条,外商在华投资已覆盖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和548个小类。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有序推进,德国电信、西门子已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依托中国超大规模人口基数和消费升级趋势、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配套能力,欧洲投资者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如大众集团1984年至2024年在中国的总盈利近1500亿欧元。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只要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不会形成;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中欧加强互利合作是必选项,而不是选择题。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也乐见一个更加强大、繁荣、稳定的欧洲。站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方愿同欧方相向而行,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开辟中欧关系下一个更加美好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