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把握中国发展脉搏,唱响中韩合作未来——邢海明大使在《首尔新闻》光化门沙龙上的演讲(全文)

来源:(驻韩国使馆) 2022-05-27 09:00

2022年5月28日,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在《首尔新闻》光华门沙龙上演讲《把握中国发展脉搏,唱响中韩合作未来》,全文如下:

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出席本次光化门沙龙。在座各位都是韩国商界、财界精英,想必十分关注中国发展和中韩关系。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同大家进行交流。借此机会,我愿结合大家关心的问题谈一谈中国经济运行和内外政策情况,以及我对中韩关系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大家最关注的中国经济。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稳”。

如今乌克兰危机持续演变,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严峻。面对多重考验,中国经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4.8%,这在疫情持续反复的背景下十分不易。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1.7%,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普遍认为,中国有充足政策空间提振经济,前景值得期待。

同时,大家可能关注到,今年3月以来上海等地出现新一轮疫情,对一些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很多韩国朋友也对此十分担忧。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上海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16个区均已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及其周边有很多韩国企业,包括LG生活健康、爱茉莉太平洋、农心等工厂,他们在疫情初期确实遇到了一些生产上的困难。中国的地方政府随即采取了特别保障措施,相关企业都已陆续复工复产,物流运输也在逐步恢复正常。相信随着各地疫情趋稳,稳定经济政策逐渐显效,在华韩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定会蒸蒸日上。

说到疫情,我还想谈一谈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

有些朋友可能对中国的防疫政策不甚了解,以为“动态清零”就是采取大规模封控,意味着社会停摆、工厂停产,生活自由受到极大限制。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动态清零”是要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有14亿多人口,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医疗资源相比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在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病床数量为4.3张,而在韩国这个数字是12。如果中国全面放开疫情管控,按照美国的比例,中国早就有超过3亿人感染和超过500万人死亡。更可怕的是,大面积感染还可能导致出现新的变异,进而影响全球防疫。我相信,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绝不会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做出让如此多民众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的决定。作为负责任的国家,我们也要对全球防疫承担义务。

坦率说,中国的防疫政策确实给一些韩国朋友带来了不便,在座各位想必很久没有去中国了,我也是从2020年1月赴任至今一次都没回国。中方也很重视韩企和韩国民众在华生产经营和工作生活的需求,采取了很多特惠措施,专门开辟“快捷通道”,最大限度保障了中韩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近来中国针对境外旅客入境的防疫要求也在不断调整,例如,境外入京的隔离时间从14天缩短到了10天,登机前PCR检测的程序也大幅简化,未来两国间航班数也有望进一步增加。

疫情延宕至今,很多国家都在调整防疫政策,韩国也正式走上了“与疫共存”的道路,我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生活正在不断回到正轨。各国的国情不同,防疫政策也没有全球通用的万能模板,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动态清零”政策下,2020年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GDP增长率达到8.1%,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事实证明,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既保护了人民健康和生命,也保障了经济发展。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相信一旦疫情完全好转,中韩间的交流合作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接下来,我想重点谈一谈大家最为关心的中韩关系。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创纪录的跨越式发展,双边关系实现“三连跳”,贸易额增长近60倍,人员往来增长近80倍,树立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典范。不过我今天重点不是要梳理过去30年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而是想谈一谈中韩关系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我们这组关系重要在哪里,未来应该怎样发展。

首先,中韩关系发展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永久近邻,双边关系取得今天的发展并不是靠外力推动,而是源于两国自身需求和利益。我们都知道,外交固然要讲究义,但也离不开利。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出发点都是立足于本国利益,为了给本国人民谋求和平与福祉。在座的各位都是经济领域专业人士,应该知道经济人的嗅觉很敏锐,市场和投资是重要的风向标,这种自发性行为能够最真实反映两国关系和利益契合度。中韩两国不是对手,而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中韩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的。哪怕在疫情、中美博弈、世界变局等纷繁挑战下,两国经贸额仍连年上升,突破36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韩日、韩欧贸易额总和。这种相互交融、互利共赢的共同利益是推动中韩关系发展至今的重要动能,也将是驱动中韩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牢固基础。

其次,中韩关系受益于冷战结束。中韩是在冷战结束后第二年建交的,我亲身经历了两国建交始末。两国之所以能够建交,除了两国共同意愿和利益使然,也得益于冷战结束的大背景。美苏冷战延宕40余年,将世界分成两大阵营,其残余至今仍在威胁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部分地区和平稳定,给我们以惨痛教训和警示。可以说我们既是冷战结束的受益者,也是冷战残余的受害者,对冷战带来的危害深有体会。当今世界仍然不太平,个别国家为了一己私利在不断搅动局势,试图挑起“新冷战”。我们要对此保持警惕,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反对任何企图挑起“新冷战”的行径,守护好发展繁荣的根基。

最后,中韩关系不仅是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双边关系,也是助力地区和平稳定,带动地区乃至全球发展进步的一组重要关系。中韩两国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立场相近,利益相似。两国的良好合作与双边关系稳健发展既是半岛和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带动亚洲发展进步的重要增长极。

上周末,拜登总统刚刚访问了韩国,韩方正式决定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中方对此十分关注。这一框架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韩方强调公开、透明、包容的原则,不知是否能落到实处。我们清楚韩美同盟的关系,乐见韩美发展双边关系,但前提是不针对第三方,有利于地区和平发展。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出于打压中国、维护霸权的考虑,想方设法构建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产业链供应链。各位经济界朋友应该很清楚,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经济规律运行的结果,任何人为的干涉和破坏都是错误的。我很赞成尹锡悦总统常说的一句话,“要按常识办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长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据韩方统计,2008年以来中韩经济发展依存度为0.56,而同期韩美经济发展依存度是0.054,中韩是韩美的10倍。发展好中韩关系,搞好中韩合作有利于韩国,有利于大家,这就是常识。相信韩国的各位有识之士不会做有违常识、自损利益的事情。

各位朋友,

今年3月我接受《首尔新闻》采访时,记者曾问我,中韩建交30年来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候,我当时的回答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高光的时刻一定在未来。”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韩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稳定发展韩国经济的重任。经贸合作是中韩关系的压舱石和动力源,为了让中韩关系在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创造更多高光时刻,我们还要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一是维护好共同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健全的、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离不开中国这一重要环节。目前中韩两国相互投资已累计突破1000亿美元,双方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是市场自发形成、利益驱动的结果。如果人为割裂,只会让第三方渔利,受损的是我们自己。中韩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受惠者,我们要从各自和共同利益出发,反对人为搞“脱钩”“断链”、强制投资等消极动向,共同维护两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二是用好各类平台,共享中国庞大的市场机遇。中韩经济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合作基础扎实,潜力巨大。中国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农业和制造业全方位开放,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为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遇,希望各位韩国朋友抢占先机,利用好“一带一路”、进博会、广交会等经贸平台,向中国乃至全球的采购商和消费者展示最好的产品和技术,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如果各位在赴华投资经营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欢迎随时向使馆或当地政府提出,我们愿尽全力协调解决,帮助大家顺利在华投资兴业。

三是传递友好,促进民心相通。近年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和疫情影响,中韩两国民意有所下滑,误解和舆论对立面有所上升。在疫情背景下,两国民众面对面交流受到限制,此时媒体的作用就至关重要。希望《首尔新闻》发挥积极作用,向韩国民众准确客观地介绍中国,消除民众因不了解产生的误解,增进两国友好。相信随着人文交流的增多,两国民众间的误解将逐渐消散,彼此的了解和感情会越来越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也愿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各位朋友,

习近平主席在致尹锡悦总统的贺电中表示,中方愿同韩方秉持建交初心,深化友好合作,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尹锡悦总统说,希望双方基于相互尊重与合作精神,开辟韩中关系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愿同各位韩国朋友一道努力,把握正确方向,开创中韩关系更大发展的新30年。希望本次交流能让各位对中国近一段时间的内外政策和中韩关系有更深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心中国和中韩关系,为增进两国民间友好发挥积极作用,谢谢。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