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今日工业报》发表署名文章《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

来源:(驻瑞典使馆) 2022-05-27 16:46

2022年5月2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今日工业报》发表署名文章《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全文如下:

我已在瑞典工作将近半年。半年来,我与瑞典各界朋友广泛交流,探讨中瑞发展与合作。 我们都认为,绿色合作应是两国合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议题。 瑞典和中国都设置了很高的气候目标,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与他国合作。

为具体生动地描绘两国绿色合作互补性,我想以两个城市作为例子。它们一个在瑞典,一个在中国。第一座城市是中国烟台,它坐落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

虽然烟台距斯德哥尔摩 7000 多公里,但瑞典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前瞻视野和先进技术为这座气候智能型和人类友好型城市做出了贡献。在烟台,瑞典建筑工程咨询公司Sweco以哈马碧湖城为样本开发了“中瑞城”城市项目,并由工程公司中瑞鼎峰建成。中国与瑞典一样,城市化进程已从加速阶段转向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该领域正是瑞典长期发展并具备优势的。因此,设计者选择了哈马碧湖城作为设计样本,保持了瑞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北欧设计元素,在中国建成了广受赞誉的住宅区。

在瑞典,我想重点介绍北部地区的布莱肯。那里矗立着39台风力发电机,日复一日、日夜不停地将刺骨的北极风转化为电力。布莱肯是一个海拔 734 米的低山区,常年酷寒多风,当地无情的气候特性对发电机的技术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东方公司承担了这项任务,制造、交付和组装了这39 台风力发电机。该项目不仅由欧盟NER300框架计划资助,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和高新技术开发,还被列为北极环境风电行业示范项目。

烟台哈马碧生态城和布莱肯风电场只是中瑞绿色合作的两个例子。 与瑞典一样,中国也设有很高的气候目标。中国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清洁电生产量已超过煤电装机量,这些努力为实现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2012 年至 2020 年,中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已经减少了近四分之一。同时,瑞典的时间表更为紧迫,到 2045 年实现零排放。

我们两国需要加强合作,才能实现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在实现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瑞典和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瑞典在绿色城市规划、环境技术和垃圾能源化等领域具有先进理念、创新能力和知名企业。瑞典应把这些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不仅有成功的环保科技公司,而且还有很大的市场。正如瑞典投资贸易委员会在《中国的碳中和转型》报告中指出,瑞典企业可以在协助中国实现绿色转型中获得成功。同时,中国环保企业技术成熟、产品优质。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瑞典能够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最快的绿色回报。就像瑞典一家环保公司的负责人曾经告诉我说,如果瑞典的一项技术能让每人减排1公斤,全瑞典推广开也不过每年减排1千万公斤。如果同中国合作,那就是每年14亿公斤,就是1+1=140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将对气候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对地球将是好消息。

6月,“斯德哥尔摩+50”国际会议将在瑞典举行,以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50周年。 本次会议是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交汇点。 我希望斯德哥尔摩+50会议能成为中瑞两国以及我们双方绿色企业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的契机,让绿色成为代表中瑞合作的亮丽色彩。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