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俄《论据与事实报》发表署名文章《贼喊抓贼,谁才应该“去风险”》

来源:(驻俄罗斯使馆) 2023-06-21 16:35

2023年6月21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发表署名文章《贼喊抓贼,谁才应该“去风险”》,全文如下:

最近一段时间,“去风险”取代“脱钩”,成为美国和西方一些政客谈论对华政策的新热词。他们在七国集团峰会等各个场合大肆宣扬要对中国“去风险”,妄图把“风险”这一新标签贴到中国头上,但他们至今都没有说清楚,所谓中国的风险到底是什么,中国到底威胁和伤害了哪个国家,到底破坏了哪条国际公认的规则和准则。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所讲,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德国《明镜》周刊也一语道出了问题实质,“去风险”就是一个漂亮的新口号,仅仅证明了“脱钩”不是最好的答案。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更加直白地指出,美国力推“去风险”概念,实际上就是想从芯片、稀有金属、世界影响力等方面限制中国。因此,美西方政客无论借用什么概念,其排挤打压中国、维护美西方霸权的企图在世人面前都一览无余。

谁才是真正的风险?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中国有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和先进科技、人才实力,过去1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七国集团国家的总和。中国连续6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这样的中国,请问风险何在?

再让我们看看叫嚣风险声音最高的美国吧。从搞阵营对抗、“新冷战”到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制造地区动荡混乱;从对其他国家无端制裁、长臂管辖,到大水漫灌、乱发货币、激进加息,不断对外转嫁经济金融风险、周期性收割世界财富;从强推“脱钩断链”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到破坏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打压外国企业,美国一直在为一己私利,肆意破坏着世界政治、经济、金融、安全、发展等秩序,损害着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可以说正是美国这一自诩的“世界警察”才是真正的世界祸乱之源和不稳定输出之地,是全球稳定的最大风险。

作为最新例证,近期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债务上限的党争成为各国关注焦点,白宫寅吃卯粮的财政模式,民主共和两党争斗的政治格局,引发全球对于美债违约可能引发金融动荡的担忧。而“债务上限”闹剧只是美政治生活极化和政治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根据美国国会投票记录,美国正处于自1789年以来政治极化最严重的时期。美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感慨,“自19世纪末以来,两党在意识形态上从未像今天这样极端”。今天的美国社会,观念、利益、种族、文化等裂痕不断扩大,各政治集团在诸多议题上难以合作且走向尖锐对立,催生出不可思议的民主治理乱象。试问这样一个乱哄哄的美国,有何资格大言不惭地称其他国家为风险,有何底气对其他国家指手划脚呢?

世人皆明了,公道自在人心!

谁是“风险”,谁是“机遇”,世人自有公论。近段时间,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突然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美元脱钩。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公开发问:“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要用美元来结算?”由此可见,美国所作所为已引发全球市场对美国和美元的信任危机,世人皆已认识到美国霸权已成为世界不稳定、不和谐的最大风险。

而对中国“去风险”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美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逆潮流而动,早已不得人心。今年上半年,大众、西门子、阿迪达斯等德国企业高管随朔尔茨总理访华,空客、欧莱雅、阿尔斯通等法国企业总裁随马克龙总统来华,卢拉总统的访华代表团里包括淡水河谷CEO等250名巴西企业高管,而跟随米舒斯京总理访华的俄罗斯商务代表团人数超过500人。在他们看来,中国带给世界的是机遇,是希望,是未来,而不是什么风险。

“去风险”论调在美国国内也一再被打脸。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日前访问中国。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会见中,马斯克把美中利益比作连体婴儿,认为彼此密不可分,并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几乎同时,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星巴克首席执行官纳拉辛汉相继访华,稍早还有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博拉到访上海,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现身北京三里屯……美国际金融集团和大企业的CEO纷纷云集中国,在各种场合表达对中国市场的渴望和信心。他们深知世界离不开中国,美国离不开中国,与中国经济“脱钩”或“去风险”的代价将是巨大的,这种以“去风险”之名分裂世界的做法,将给深度交融的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带给世界的永远是机遇和保险

今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多次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的有关文件中,“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三分之一的国际组织,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年来,历经国际风云考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成熟坚韧。俄罗斯成为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已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关系典范,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和特殊价值不断显现。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两国经贸合作量质并进,各领域合作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两国货物贸易额实现了1902.7亿美元历史性突破,中国继续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今年1-5月双边贸易额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同比大增40.7%,达938.06亿美元,年内有望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基于互利共赢的中俄各领域务实合作飞速发展,带给两国人民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各国企业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继续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各国开展经贸科技投资合作。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将永远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是稳定而不是动荡,是保险而不是风险。我们同时也奉劝那些大谈对中国“去风险”的政客们,请先处理好自己国家的风险,别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