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在“机遇中国”主题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把握中国机遇,合作共赢未来》

来源:(驻新加坡大使馆) 2024-05-21 22:51

尊敬的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会长谭志勇先生,
尊敬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高泉庆先生,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交流活动。这次研讨会主题是“机遇中国”,大家肯定很关心为什么说机遇在中国,新加坡如何用好中国机遇。为回答这些问题,我想同大家简要分享对当前中国经济和中新经贸合作的看法。

一、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地缘冲突加剧、国际合作动能减弱、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这种情况下,包括新加坡在内各界朋友更加关心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应该说,中国经济顶住了下行压力,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2%。今年一季度GDP增长5.3%,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良好开局。最近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当然,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房地产行业疲软、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外商投资有所下降等。我们已经在着手解决并且取得初步成效。多个城市住宅市场成交活跃度陆续走出下行区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

二、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继续好下去?

我们的信心源自三个方面:

(一)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摆脱过去相对粗放的增长模式,到了更加精雕细琢的阶段,不再以牺牲环境和累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而是推动经济发展更绿色、更可持续、更好更公平惠及民众。

习近平主席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概念,概括来说就是通过创新主导、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先进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期中国启动包括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在内的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将营造年规模超5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等“绿色市场”增量规模预计每年可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数字经济规模2027年将达到15.7万亿美元。这些发展新动能将给中国实现今年增长目标、促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中国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增强。通过长期努力,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亿多人脱贫。现在,一个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人均GDP1.2万美元的超大规模市场,已经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设想一下,随着未来1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向8亿迈进,高端化多样化消费进一步释放,将为全世界带来何等机遇!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举措坚定不移。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将中国发展寓于世界发展之中,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过去10年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到31项以下,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与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相当。去年我们出台24条稳外资政策措施,超过六成已经落实或取得积极进展。去年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5.4万家,同比增长近40%。今年一季度新设企业1.2万家,同比增长20.7%。实际使用外资环比增长41.7%。

三、为什么说“中国输出过剩产能”是个假命题?

近来,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体持续炒作所谓“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美国宣布对包括“新三样”在内的价值180亿美元中国进口货品加征关税,这背离了美方做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承诺,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完全是伪命题。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绿色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中国生产的绿色产品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帮助世界各国实现绿色转型,是为应对气变作出的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靠的是研发能力提升、完整产业链支撑、自身巨大市场以及参与全球竞争形成的创新优势和过硬品质,而不是靠所谓补贴和保护。反而是美国、部分欧洲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本国企业补贴。

第三,这种论调担忧和焦虑的是中国的竞争力而非产能,其真实的心态是自已不行也不能让别人行。当今世界最为过剩的是保护主义和“双重标准”。无论从国际政治还是国际经济关系看,形形色色的“双重标准”严重侵蚀西方国家的国际公信力,真正值得担忧的是美西方国家不断增长的“信誉赤字”。可能很多全球南方国家都在问:我们怎么能够相信西方国家所说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四、中新合作机遇在哪里?

新加坡是最早最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之一,从第一代领导人李光耀开始就坚定看好中国,前几天第四代领导人黄循财接任总理,黄总理有一句名言是“永远不要押注中国衰弱”。相信中新合作将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认为,要把握中新合作的新机遇,必须要按照中新关系新定位确定的方向开拓前行。

一是全方位。随着中新各自经济转型升级,两国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持续涌现。双方企业要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欢迎新加坡企业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机遇,挖掘合作新领域新潜能。两国企业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进一步向地区、“一带一路”沿线拓展合作空间。

二是高质量。三大政府间合作项目是中新高质量合作的标杆。今天,来自中新两国的专家学者及亲身参与苏州、重庆等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各界代表将围绕苏州工业园区、陆海新通道、港新合作等介绍情况并与大家交流互动,希望能为大家了解和参与合作带来新的启发。

三是前瞻性。前瞻性是中新合作的鲜明标识。当前中新两国都在下大力气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新兴前沿产业,欢迎两国企业把握机遇、大显身手,在参与中新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收获更大成功。

借此机会,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长期以来为推动中新合作所作努力。我本人及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将继续为促进中新经贸合作做好服务和保障。最后,诚挚欢迎新加坡各界朋友经常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共谋机遇、共创未来。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