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产能过剩论”可以休矣!》

来源:(驻俄罗斯大使馆) 2024-05-24 20:22

2024年5月24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产能过剩论”可以休矣!》,全文如下: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些人士大肆渲染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声称中国工业产品,特别是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正以极低价格像潮水般出口,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同此前西方炮制的“去风险论”“中国见顶论”等话语陷阱一样,“中国产能过剩论”再次将美国阻碍中国发展、维护自身霸权的企图展露无余。

“中国产能过剩论”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经济全球化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历经数十年长足发展,目前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源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以及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巨大投入和企业家的不懈奋斗,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靠所谓“补贴”或不公平竞争形成的。与此同时,反倒是美欧在大力补贴新能源相关产业,甚至针对外国新能源产品制定歧视性补贴政策。其指责中国大规模发放补贴导致产能过剩,显然是在奉行“双重标准”。

数字不会说谎。当前,中国新能源行业相关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市场,并没有大规模输出,对美国的出口尤其有限。比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949.5万辆,其中国内销量占87.3%,出口量占12.7%,而对美国出口仅有1.3万辆,占出口总量的0.8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平均售价超过3.1万欧元,高于国内售价,不存在所谓的“价格扭曲”问题。又如光伏产品,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499吉瓦,对美国出口额仅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的0.5%。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对外输出“过剩产能”完全是无稽之谈。

中国制造助推世界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

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全球经济陷入复苏乏力和通胀高企困境,亟需发展新动能和更多优质高效供给。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强大制造业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给世界经济带来新增量,有力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绿色产能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正在持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据统计,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近6亿吨。中国的新能源产能是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急需的先进产能,这样的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炮制“中国产能过剩论”用心险恶

按照美方的逻辑,美国进行补贴就是“至关重要的产业投资”,别国进行补贴就是“令人担忧的不公平竞争”;美国向世界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是“自由贸易”,别国向世界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是“产能过剩”。说到底,美国就是在打着“产能过剩”的旗号,以“公平竞争”为借口搞保护主义,继续通过占据价值链高端获得巨大的附加值,企图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压制在价值链低端环节,这是赤裸裸的霸凌霸道。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产能,而是美国缺乏自信的焦虑和针对中国形形色色的抹黑。

“中国产能过剩论”遏制不了中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动摇不了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如果美国继续变本加厉对中国滥用保护主义,中国将采取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

日前,普京总统成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措施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消极影响。中俄双方对此坚决反对。普京总统并在记者会上表示,俄方欢迎中国汽车和家电企业拓展俄市场,愿同中方在汽车生产领域开展合作,称赞中国朋友在汽车生产领域取得成功,在公平竞争中占据优势。

未来,中俄将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挖掘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潜力,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一道续写相互成就、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新篇章。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