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驻葡萄牙大使赵本堂在葡萄牙媒体《新闻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对等关税”对等在哪?开放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全文如下:
近来,美国以减少贸易逆差为名,对全球多国发起贸易战。美整体关税已升至二战以来最高水平,并以自身霸权强权对全球贸易伙伴进行经济胁迫,引发国际社会强烈不安情绪。美国“贸易吃亏论”能站住脚吗?中国将如何应对?中葡应如何加强合作减少干扰?我愿在此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对等关税”打着追求公平的幌子,行的是强权霸凌的本质。根据世贸组织数据,美国虽在货物贸易方面常年逆差,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却占有绝对优势,2024年顺差总额接近3000亿美元。就中美贸易而言,数据显示:2001至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11.5倍至265.7亿美元,2019年时更是高达397亿美元,美方从中获利巨大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关税就越低。美国在自身已经经过需要保护的发展阶段后,强求“对等关税”等于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大国为维系自身霸主地位强迫他国“输血”,而输家一如既往是小国、弱国,世界经济将滑向“高摩擦,低信任”的轨道。
美国当前面临的财政压力和经济挑战,根源在其自身。长期的巨额军费开支、大规模海外军事行动、国内失衡的财政政策以及滥用美元霸权地位,都是导致美国债高企、财政负担沉重的重要内因。将这些主要由内部政策和经济结构性问题引发的困境归咎于外部世界“搭便车”,并试图通过加关税的方式强行索取补偿,无异于“内病外治”,无助于美自身深层问题的解决。
二、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面对美方反复无常和极限施压,中国坚决采取反制措施,既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美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美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中国开始减少对美依赖,加强了贸易多元化。当前,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例已从2002年的21.5%逐步下降至2024年的11%左右。中国通过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积极扩大进口、推动创新驱动等宏观经济调控保持市场稳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我们有从容的底气和志气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互利共赢惠及世界。自由贸易是包括葡萄牙在内的欧盟各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根基。中国和欧盟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在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系上有相同立场和共同利益。不久前,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成功访华并举行中葡第二次外长级战略对话,就维护多边主义、扩大开放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我们愿同葡方积极拓展项目投资、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创新研发等领域合作,在中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和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习近平主席说过,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关税“筑墙”改变不了市场规律、挡不住合作步伐。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我们要登高望远,抵制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向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说不,集全球之力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共同维护多边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