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驻加纳大使童德发在加纳通讯社、写真在线网等加纳官方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深化中非基建合作 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全文如下:
中国有句发展名言“要想富,先修路”。说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在30年前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我年轻时从北京回家乡南京,距离约1000公里,坐火车要耽搁一天时间。而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进步,现在搭乘高铁最快只需三个半小时。中国经济也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而实现飞跃。过去中国山区民众寻医问诊,需要翻山越岭到城镇去,如今的“村村通”工程把道路修到家门口,低空经济“下乡”战略已实现无人机送药到村。中国民众日常生活已很少使用纸币,甚至都不用带钱包、银行卡,只需要带手机出门即可,“掌纹”“刷脸”等无感支付广泛普及,极大便利人们的衣食住行。
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我曾在南非常驻工作,如想去另一个非洲国家,甚至要被迫去欧洲转机。去年八月我来到加纳工作,从加纳阿克拉到海岸角短短的150公里车程,因路况不佳往往要耗费三个小时,从阿克拉到库马西的公路250公里,因为堵车、路况等原因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非洲东西部本在同一片大陆,但许多货物贸易却因为没有公路连接而不得不依赖海、空运输,大大提高运输成本,迟滞货物贸易和人文交流。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将极大提升民生福祉,也是经贸互联互通的基石。近年来,非洲人民正通过中非基建合作项目,打破地理阻隔、拥抱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建设的加纳塔马利立交桥项目,极大缓解该市交通拥堵;加纳欧芬科-恩沙旺公路项目更让数以万计的加纳民众出行更加便利。截至2024年,中国在非累计新建改造铁路超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港口近百个,并建成6.6万公里输变电线路和15万公里通讯网络。蒙内铁路、亚吉铁路、莱基港等标志性工程,更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科技推动发展、合作创造共赢。
中国努力帮助非洲国家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畅通融资渠道,补齐金融短板。今年3月,非洲进出口银行在中国成功发行22亿元人民币“熊猫债”,用于支持非洲贸易及中非经贸合作,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真心实意帮助非洲解决债务问题,已全面落实G20缓债倡议,是G20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作为加纳个案债委会的联合主席国,中国以建设性的姿态推动加纳的债务问题妥善解决。《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指出,未来三年,中国政府愿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额度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2100亿元人民币(约合300亿美元)信贷资金额度和8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亿美元)各类援助、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少于700亿元人民币(约合90亿美元),为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今年6月,中国长沙将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和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推动峰会成果落实取得更多“早期收获”,把峰会达成的合作共识转化为赓续友谊的实在好处,为中非经贸合作搭建广阔平台。中非基建合作历史积淀深厚,前景更加广阔。新时代的科技发展必将服务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服务非洲这片富饶广袤的大陆,更好造福非洲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