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应邀出席英国伦敦“金融城之周”净零金融创新研讨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绿色转型 共创美好发展未来》的主旨演讲。该论坛由金融城与全球金融、英国商业贸易部、伦敦金融城政府、英国金融协会等机构共同举办。英国国会上院议员阿洛克·夏尔马勋爵,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艾玛·平奇贝克,英国绿色金融研究所首席执行官瑞安—玛丽·托马斯博士,金融城与全球金融首席执行官莫里斯·巴顿等英各界人士约300人出席。郑泽光演讲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莫里斯·巴顿先生的盛情邀请。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出席“金融城之周”净零金融创新研讨会。长期以来,伦敦金融城为推动中英金融、经贸领域互利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早些时候,靳翊伟市长和贺凯思主席先后率团访华。我对金融城始终致力于开展对华合作致以诚挚谢意!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今天伦敦的高温天气就是明证。今年以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挑起关税战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发展和气候治理带来强劲逆风。在此背景下,中方呼吁各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巴黎协定》目标和原则,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第一,中国是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重要贡献者。
面对动荡不安、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国坚定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保护生态环境。2022年,也是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为此采取的实际行动。过去三年,中国大力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降碳减污扩绿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技术迅猛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已近40%,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总装机的57.3%。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8吉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6吉瓦,这与印度尼西亚或土耳其的全年发电能力相当。
2024年,中国全国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2%,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中国还是“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中国技术和中国制造使清洁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正助力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中国绿色金融注重顶层设计,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过去三年,中国发布了多项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中国绿色金融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0.61万亿元。截至5月末,中国本年新发绿色债券236只、总规模4110亿元。绿色保险种类和规模同步提升。截至去年8月,绿色保险累计提供保险保障469万亿元。
第三,中英绿色金融优势互补,合作大有可为。
中英两国面临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共同使命,在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今年1月举行的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文件中,“绿色”一词出现了31次,绿色金融和生物多样性金融被列为重点合作领域。由伦敦金融城和中国金融学会牵头的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取得积极进展。多家中资银行已在英国成功发行绿色债券。今年4月,中国政府在伦交所成功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这是中国发行的首支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是两国推进绿色金融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中英两国可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扩大绿色金融合作。希望伦敦金融城和在座企业家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关于中国经济和中英经贸关系的讨论很多。事实是,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特别是美国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经济仍展现出强大韧性,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通过采取扩大内需、稳定房地产市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等系列政策举措,我们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突破1100亿英镑,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300亿英镑。中英经济关系要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英方要摒弃和抵制将中国视为“挑战”甚至“威胁”的冷战思维。要看到,加强与中国在贸易、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只会有助于英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降低民众生活成本,加快“净零”转型。中国企业来到英国,绝不是像一些英国政客讲的那样,为了摧毁英国经济或损害英国国家安全;而是为了与英国经济共同成长,为当地创造就业、贡献税收,实现共赢。中方高度赞赏外资企业对中国所作的贡献,欢迎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企业赴华投资兴业,英方也应以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方式对待中国企业。我们希望英方政策更加清晰透明、前后一致、务实理性,不要在商业领域搞意识形态划线、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或任由第三国干扰正常的中英商业合作。
我很高兴看到近来中英举行了一系列对话,其中包括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能源对话、中英气候部长对话以及中英环境部长对话。双方应相向而行,及早将这些对话的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切实成果。中方愿与英方一道努力,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坚持开放包容,充分释放合作潜力,为中英两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祝伦敦“金融城之周”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