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驻黑山使馆临时代办鹿方青接受黑山新海尔采格电视台采访。全文如下:
一、可否聊聊您到任以来对黑山和中黑关系的印象?
黑山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传统、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热情友善、智慧勇敢的人民,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巴尔干国家。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到黑山,为促进中黑关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中黑关系,我想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那就是友好。首先,中黑友好基础牢固。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生动展现了黑山人民抗击法西斯、追求民族独立与自由的英雄形象。电影表达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同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高度契合,也从那时起就在中国人民心中埋下两国友谊的种子。几十年后的今天,汉语和中华文化日益成为吸引黑山人民走近中国的桥梁和纽带。深厚的民意基础是两国友好的根基和沃土。
其次,中黑友好前景广阔。2017年,两国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带来巨大机遇。中国企业承建的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被称为黑山的“世纪工程”,也是中黑合作的标志性项目,2022年7月通车以来已有750余万车辆安全通行。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还主动为当地村民铺设通往家门口的道路,这些暖心互动续写了中黑友好的佳话。我还想借这个机会分享我到任以来最开心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施坦帕尔·马卡里耶小学,见证中方参与捐资的校舍改造项目竣工。看到一间间整洁明亮的教室,由衷为孩子们感到幸福和振奋。第二件事是参加2025年“汉语桥”比赛黑山区决赛,孩子们对中文的喜爱和那份追逐梦想的勇气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中黑友好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也十分期待中方援助的塔拉河大桥修复项目,这座英雄的大桥修复一新后,将成为中黑友好的新地标。两国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也有着广阔空间,将为新时代深化中黑友好提供重要支持和不竭动力。
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您如何理解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
今年9月,中国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昭告世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压倒黑暗、进步不会让步反动。80年后的今天,这一伟大胜利带给我们的启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它时刻警醒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世界实现真正持久和平,让人类不再蒙受战争苦难。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法西斯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经过14年的顽强斗争,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0多万,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巨大牺牲,有力牵制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战略贡献。中国还派出远征军开赴缅甸参与盟军对日作战,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战场的胜利也离不开世界人民的支持。中美两国在中国西南开辟“驼峰航线”,打破日军对中国的经济围困。白求恩医生率加拿大、美国援华医疗队,在中国抗战前线的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各国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共同捍卫人类自由和正义,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内核,是文明进步的力量所在。
正因如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史册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世界和平稳定,就没有各国繁荣发展。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方愿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日本曾经占领中国的台湾,二战后,中国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您能否详细介绍有关情况?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事实脉络清晰。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迫使中国割让台湾。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中美英三国政府在《开罗宣言》中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0月,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由此,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台湾回归中国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中国原则的法理依据不容置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所当然地享有对台湾的主权。然而,由于当时中国内战未止,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直到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官方法律意见明确指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
目前,全世界有183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也高兴地看到,在黑山,一个中国原则享有广泛社会共识,这是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条件。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时代潮流和人心所向,中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四、当今世界再次面临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您能否谈谈中国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抉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践行三大全球倡议,不移公平正义之心、不坠互利共赢之志,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来说:
一是凝聚发展合力。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持续以自身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汽车到生物医药,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蓬勃发展,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中国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实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二是坚持劝和促谈。国际社会需要和平而非战争、信任而非猜疑、团结而非分裂、合作而非对抗。军事手段带不来和平,对话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秉持客观公正原则,坚持对话协商方式,做和平的“稳定器”而非冲突的“鼓风机”,积极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
三是倡导文明对话。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方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024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方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中方将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推动国际社会以更大共识面对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