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使馆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侨界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摘要如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今天举行座谈会,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呼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战火遍及五大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更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战后国际秩序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面对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和危机,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推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我们纪念这场伟大胜利,就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毙伤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达14年之久,是苏联、美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是英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2.5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造成超1亿人伤亡,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按照1937年的比价,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军民以巨大牺牲和代价,牵制消灭了大量日本军国主义力量,并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他战场胜利起到了战略配合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屠杀、迫害、奴役和摧残,各种凶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以南京大屠杀为例,30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页。为了抗战胜利,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洪流。在当时中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差距很大的情况下,中国军民几乎是以血肉之躯奋勇抵抗,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赞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广大海外侨胞为国抒难,捐钱捐物甚至亲赴战场,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得道多助,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宝贵支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悲壮史诗,是世界正义力量团结抗击侵略的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既是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主权而战,也是为全世界和平而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历久弥新、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我们纪念这场伟大胜利,就要胸怀天下,珍爱和平,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8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这场胜利,不仅是要牢记历史,更要通过纪念历史、反思历史,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凝聚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就是要让世人永远铭记: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须伸张。对于任何企图为法西斯战争及其反人类罪行翻案、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甚至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无耻行径,全世界热爱和平国家和人民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予以反对。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战结束80年后,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人类头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全球和平与稳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北约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军火集团,持续编造地缘冲突叙事、扩张势力范围。有的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挑起贸易战、科技战,粗暴破坏以市场为导向、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我们纪念这场伟大胜利,就要以史为鉴,共创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二战胜利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了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方案。80年前,各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今天的人类同样需要以合作破解安全困境,以对话消弭文明隔阂,以团结应对共同挑战。面对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正展现出穿越时空的智慧。我们应携手各方,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共同发展、长治久安的正确方向不断迈进。
四、我们纪念这场伟大胜利,就要传承友好,深化合作,促进中瑞、中欧互利共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实现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灿烂文明。今年6月10日是由中国牵头倡议设立的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全球多地举办庆祝活动,这顺应了各国人民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进步的普遍愿望,也开启了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美美与共的崭新篇章。我们应共同做文明平等的捍卫者、文明交流的践行者、文明进步的促进者,共建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回顾中欧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伙伴关系。面对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的国际局势,中欧团结合作愈加重要。双方要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维护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今年也是中瑞建交75周年,习近平主席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5月9日就此互致贺电。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75年来,两国关系总体平稳,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互利合作逐步深入,地方和民间往来更加活跃,谱写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壮丽画卷。去年以来,中瑞多位高级官员进行互访,中瑞科技合作联委会第7次会议、经贸联委会第21次会议先后召开。中国大使馆等举办的庆祝中瑞建交75周年音乐招待会、电影招待会、“你好!中国”端午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两国民众热烈欢迎。我们相信,中瑞发展理念契合,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发展必将精彩可期。
长期以来,广大旅瑞侨胞、中资企业员工和留学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瑞友好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希望大家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继续弘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关心支持祖(籍)国发展,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促进中瑞文明互鉴,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大使馆将一如既往坚持“外交为民”宗旨,更好地为在瑞侨胞服务,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广大旅瑞侨胞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历史的钟声回荡不息,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我们铭记历史教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意志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以更加友好的姿态推动中瑞、中欧交流合作,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