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大使在欧洲主流媒体欧洲新闻台、欧盟观察家网站发表题为《中欧做成就彼此的伙伴》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国欧盟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经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保持稳定发展势头,有力支持了彼此发展进步,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中欧务实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积极推进扩大内需战略,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欧盟一大批企业投资中国,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80年代初,德国车企瞄准市场机遇率先来华投资建厂,如今宝马、奔驰、大众等德国车企在华销售全球占比均超过30%,德国车企在华利润是本土利润的30倍。欧洲化工、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占中国进口总量保持在3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50%。在欧洲,中国企业发挥基建优势,使用欧盟资金和标准,高质量完成长达2440米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建设。匈塞铁路是中国高铁在欧洲的首个订单,时速由原来5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成为提升当地人民生活的高速通道。
中国对欧投资迈上新台阶。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从21世纪初开始起步,2009年后发展速度加快,迄今在欧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年投资额基本看齐欧盟对华投资水平。2023年末,中国共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2800家,覆盖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雇佣外方员工超27万人。自2012年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地区投资意愿强烈、领域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40亿美元。中国企业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让沃尔沃恢复活力并实现快速发展,全球销售量由2010年的37.4万辆增长到2024年的76.34万辆。中国企业投资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从当时的危机和衰败中重生,目前在欧洲港口排名中仅次于鹿特丹、安特卫普和汉堡位列第四,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4300个,为当地经济创造14亿欧元的经济产出(约占希腊GDP的1%),成为中欧患难与共的生动写照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中欧绿色合作助力双方经济转型。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中欧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在环境、能源、循环经济、水资源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有力助推双方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中国电动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对欧投资新一轮热点,进一步拉紧了双方合作纽带,也为中欧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赴欧投资设厂,为当地车企提供本土化支撑,推动双方在绿色转型道路上携手并进。在南欧,葡萄牙与中国在光伏及锂电池领域合作日益密切,为葡萄牙实现2030年22吉瓦太阳能装机目标提供助力。在北欧,中芬合资、芬兰首家锂电池材料工厂有望于2027年投产,中国为挪威建造全球最大、最环保汽车运输船和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中冰合资的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在华打造多个地热供暖“无烟城”。在中东欧国家,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投资设厂。中国企业参与的多个可持续能源项目正日益发挥绿色效益,波黑伊沃维克风电场、克罗地亚最大光伏发电项目科尔拉特光伏项目、罗马尼亚东南部的光伏电站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在中国,大众安徽公司将“无废”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为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国对欧科技合作稳步推进。中国政府坚持开放创新政策,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将欧盟作为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中法核能合作自1982年起步,近年来在聚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意中小企业创新合作、中德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合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中欧建立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携手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增长。中英、中法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对话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包容向善、普惠发展。中欧航天领域合作良好,去年嫦娥六号搭载欧洲航天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功登月,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负离子。中国还批准法国等6个欧洲国家借用中国探月工程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共同开展造福全人类的联合科学研究。中方还同欧盟多国依托政府间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等平台,在农业、食品与生物技术、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等广泛领域共同支持实施旗舰计划联合研究项目,众多成果持续助力可持续发展。
中欧彼此成就,务实合作惠及双方民众。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更加重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爱尔兰和荷兰的乳制品、西班牙的橄榄油等欧洲商品已成为中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已成为中法合作的亮丽名片,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味蕾,也为法国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议,是中欧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里程碑。协定自生效以来,安吉白茶、金华火腿、周至猕猴桃、法国香槟等越来越多优质产品走进对方市场,很多文化和自然遗产也得到更有效的传承,为更加开放的中欧合作增添新动力。截至今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有力提升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