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罗马尼亚使馆临时代办华亚芳在罗《经济学家》发表署名文章《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来源:(驻罗马尼亚大使馆) 2025-07-29 20:49

2025年7月28日,驻罗马尼亚使馆临时代办华亚芳在罗主流媒体《经济学家》发表题为《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来经贸合作成绩斐然,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作为全球两大市场,中欧加强互利合作是必选项而不是选择题,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而不是“风险源”。

规模庞大的经济体量、高度互补的产业结构,为中欧务实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扩大内需战略,为欧洲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80年代初,德国车企在华利润是本土利润的30倍。欧洲化工、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占中国进口总量保持在3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50%。近年来,中罗经贸合作成绩喜人,双边货物贸易总额在连续四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后,2024年再创新高,达到134.5亿美元,中国成为罗马尼亚在欧盟外的重要贸易伙伴。

中国对欧投资发展迅速。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从21世纪初开始起步,2009年后发展速度加快,迄今在欧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年投资额基本看齐欧盟对华投资水平。2023年末,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2800家,覆盖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雇佣外方员工超27万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地区投资意愿强烈、领域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投资规模已超过240亿美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罗投资新能源、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领域,贡献了可观税收,创造了大量就业,为罗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欧绿色合作助力双方经济转型。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中欧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合作成果丰硕。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对欧投资新一轮热点,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赴欧投资设厂,为当地车企提供本土化支撑。在罗马尼亚,斯特凡大公村光伏项目即将建成,该项目装机容量31.8兆瓦,投资约2400万欧元,预计解决当地劳动力约100人。建成后年发电量4200万度,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绿色能源,每年减少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将助力当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中欧务实合作惠及双方民众。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全产业链配套完备,并且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中国的产量居全球第一。中国加入全球供应链以来,为包括欧洲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各国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中国企业发挥基建优势,使用欧盟资金和标准,高质量完成长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基础设施工程,极大提升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截至今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有力提升欧亚大陆互联互通水平。

50年来,中欧关系不断走向成熟稳定,中欧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作为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中欧应继续锚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最准确的定位,加强交往、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开辟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50年。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