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驻塞浦路斯使馆与塞最大英文报纸《塞浦路斯邮报》在合作2年编发近20期《文化之镜》专栏基础上,又共同推出中塞文明对话专刊,中塞两国10名专家学者围绕古典哲学思想的现代启示展开深度对话。驻塞浦路斯大使刘彦涛为专刊撰写题为《文明互鉴 思想共融: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注脚》刊首语,全文如下: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塞浦路斯使馆和《塞浦路斯邮报》怀着对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崇高敬意,共同推出这期由中塞两国专家学者共同创作的古代哲学思想对比专刊。这不仅是对东西方文明源头的深情回望,更是在全球文明倡议引领下探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流的重要尝试。
两千多年前,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恰恰是古希腊哲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老子、孔子、孟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贤,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希腊文学大师卡赞扎基斯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中希哲学思想各具特色,共同构筑了人类对真理与智慧的永恒求索。我们策划这期专刊,是要穿越时空阻隔,让东西方文明在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更要在文明互鉴的平台上,展现伟大古老文明之间的相知相惜、相亲相融。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长河,每个民族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共同绘就了姹紫嫣红的世界文明百花园。这些文明既是各民族历史探索的智慧结晶,也是指引当代发展的精神坐标。要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理解各种文明的深厚底蕴,让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真正的文明对话终将引领我们超越偏见与隔阂,迈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现实,人类更应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的种子,做大全球发展的“蛋糕”。那些鼓噪“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的声音,那些试图组建“价值观同盟”、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的做法,那些以价值观、意识形态划线人为阻碍各国间正常经贸科技交往和人文交流的企图,那些泛化安全概念搞脱钩断链的图谋,注定不得人心。历史一再证明,唯有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人类文明才能永葆生机。面对全球性挑战,我们既需要科技创新提供物质支撑,更需要从古老智慧中汲取精神力量。中塞两国古典思想中蕴含的价值观、宇宙观、人生观等深邃哲思,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必将为破解时代难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重要思想指引。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中塞都是古老文明的传承者,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塞在漫长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等多种文明特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被誉为“文明的十字路口”。中塞也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促进者,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奠基性贡献。这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专刊,正是一扇通向文明对话的窗口。让我们以中国哲思的和合理念与希腊哲思的理性精神为双翼,共同谱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携手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