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姜笑洋在领区主流媒体《莫斯科共青团报》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创新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发出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中方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开放合作”6项合作原则和13项具体行动。这是中方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全球南方呼声、助力弥合数字鸿沟、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发展的实际举措。
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逐步发展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始终以开放合作姿态与世界共享科技成果,为全球发展繁荣注入“中国科技”力量。
自主创新筑牢发展根基。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6万亿元,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突破600万人年,居世界第一。《自然》杂志报告显示,中国科研规模和贡献份额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是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全球首位。2024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达2497亿元,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高能物理、宇宙天文、生命科学等一批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前沿科学探索方面,嫦娥六号探测器世界首次实现月背采样,“海斗一号”“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祖冲之3号”创造量子计算优势世界新纪录,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跃升。过去四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7.5万家增至45万家,居全球首位。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实现电动汽车续航超1000公里、15分钟快充80%的性能跃升。中国累计培育人工智能领域“小巨人”企业超400家,占据全球1/10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打破人工智能产业“堆算力”路径依赖,带动中国一系列AI大模型开源跟进。宇树科技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占据全球近七成市场,并持续巩固这一地位。中国5G基站部署超400万个,连接数超10亿。高铁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CR450动车组时速达到400公里。无处不在的共享经济、日臻成熟的无人驾驶、融入日常的机器人应用,让到访的外国朋友感叹“未来已来”。
中国智慧赋能世界发展。目前,中国已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构建了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万余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技人才来华短期开展科技交流,建设7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10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积极参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及国际大科学工程,高性能、低能耗大模型向全球开源,一批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向全球开放使用。中方先后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积极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提升了先进科技产品的可及性,让多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中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推动者,是全球科技治理规则的积极参与者。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证明,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开放包容、互惠共享才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人间正道。真正的科技创新,终将超越地域与国界,成为照亮人类文明前行的火炬。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就深挖两国科技合作潜力,在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领域拓展合作达成重要共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秉承开放包容原则的国家一起,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广阔机遇,用合作消除隔阂,以包容缔造未来,让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充分释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