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之声

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治理倡议革故鼎新、正当其时》

来源:(驻俄罗斯大使馆) 2025-09-08 22:23

2025年9月8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治理倡议革故鼎新、正当其时》,全文如下。

9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中方随后正式发布《全球治理倡议概念文件》。这是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最大亮点,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倡议因时因势、正当其时。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国际关系的特殊历史年份。然而,百年变局深入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现行国际机制的不合理性、不适应性日益凸显。一是全球南方代表性严重不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但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体系并未随国际力量对比格局演变而调整,造成对全球南方的明显历史不公。二是权威性遭到侵蚀。个别国家出于一己私利鼓吹丛林法则,明火执仗奉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联合国等多边机制治理效能,破坏正常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三是有效性亟待提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滞后,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问题凸显,冲突热点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沉渣泛起,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疆域治理缺位。全球治理体系驶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当口,“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命题。习近平主席此时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是基于对当前全球性困境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脉,顺应时代所需、人心所向。

全球治理倡议内涵丰富、系统全面。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明确了全球治理倡议的五大核心理念,即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由此阐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少数国家垄断全球治理的不平等状况不应再继续下去。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是共同准绳、统一适应,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大国尤其要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全球治理事关各国切身利益,要靠协调合作,而不是单边霸凌。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全球治理根本目标是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共同建设一个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的世界。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的活力源于实践,关键在于行动,根本要看成效。要立足当前和长远,解决好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全球治理倡议承前启后、革故鼎新。该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全球发展倡议聚焦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全球安全倡议着眼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倡议锚定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四大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将从不同角度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值得强调的是,全球治理倡议并非要对现行国际秩序推倒重来或另起炉灶,而是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旨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使之更符合形势变化,更有效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更有力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中国人讲“众人拾柴火焰高”,俄罗斯朋友也常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全球化大势浩浩汤汤,世界各国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均非一国之力所能为。中方一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此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就是希同各国深入交流、彼此启发、加强协作,为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话语权贡献集体智慧,为应对愈发突出的全球性挑战开辟实践新路,为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可及注入强劲动力。中俄同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重大问题上立场相近。普京总统第一时间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表示欢迎与支持,中方对此高度赞赏,愿同俄方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携手探寻全球治理改革完善之道,推动全球治理倡议落地见效,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辟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