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驻比利时使馆临时代办李艳在《欧盟记者报》发表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把握千秋胜负之理 遵道而行 开创人类美好未来》,全文如下:
9月3日,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共同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共同发展、长治久安的正确方向不断迈进。
历史永志不忘,精神穿越时空。
——我们纪念的是来之不易的和平。14年抗战艰苦卓绝,约一半国土被侵略者践踏,930余座城市被侵占,军民伤亡超3500万。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二战,军民伤亡超过1亿人,付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最不可忘却的代价。
——我们纪念的是跨越国界的并肩。在战争的至暗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鹰击长空”,中美飞行员穿越风雪雷霆开辟驼峰航线,拉贝、辛德贝格等国际人士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民众,中国宜兴出生的钱秀玲博士从法西斯屠刀下挽救了比利时艾克兴市百人性命。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共同奋战,汇聚起力挽狂澜的强大力量。
坚守和平追求,共筑秩序基石。
——如何让和平的阳光永驻?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国际社会在深刻反思二战的基础上,作出了成立联合国的重要决定。中国携手25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力促将民族自决原则列为《联合国宪章》宗旨,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为新国际秩序的破茧而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将台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照亮全球治理之路?习近平主席指明前进的道路:“人类生活在同一星球,应当同舟共济、和睦相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治理赤字不断加剧。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年份,中方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五大理念,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
千秋胜负在理,开放合作互利。
——要弘扬正确史观。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篡改。二战的峥嵘岁月中,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民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深情厚谊、铸就友谊丰碑。中比、中欧要坚决抵制任何歪曲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的行径,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让正确二战史观深植人类文明基因。
——要捍卫国际正义。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二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中比、中欧应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坚定维护二战后建立起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要坚持合作共赢。相互依赖不是风险,利益交融不是威胁。中比、中欧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数字治理、文明互鉴等诸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理应看清双方关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本质。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中欧合作提供新机遇、拓展新空间。中方愿同比方、欧方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展现远见担当,把握正确方向,继续做成就彼此、惠及世界的伙伴,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眺望人类前行之路,中国愿与世界上一切热爱和平、追求进步的力量并肩同行,共擎精神之火,迈向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