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在巴西主流媒体《商业观察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历史脱贫到无贫未来:中国经验的全球价值》。全文如下:

在浓密的亚马孙雨林深处,中国和巴西科学家的脚印与当地农民的汗水交织在一起,携手开展“退化土壤修复与雨林保护国际合作项目”,帮助雨林地区农民真正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中国始终积极推进南南合作,支持并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中国减贫经验正在跨越国界,为全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历史性脱贫写就辉煌篇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减少贫困、保障民生。2021年,中国宣布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24年底,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优势特色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305.2万人。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中国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捍卫人民生存权、发展权和追求美好生活权利的庄重承诺。这场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也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中国经验照亮全球征途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里约峰会上指出,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当前,全球仍有数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减贫任务艰巨繁重。中国持续开展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世界减贫事业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提出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成立并升级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20多个国际组织,在60多国开展了180多个项目,受益人数超过3000万,有力助推全球减贫进程。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坚定做推动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与各方携手努力,让贫困和饥饿成为过去,让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中巴携手共创无贫未来
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开展减贫合作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巴两国不断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在减贫与乡村振兴领域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11月,中国加入卢拉总统发起的“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双方通过高层协调机制推动扶贫经验与发展战略交流。2025年,中方在北京举办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减贫能力建设研修班,向巴西农业协会(SNA)和地方农业部门、研究机构等分享发展经验。此外,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项目助力巴西东北部地区突破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的发展瓶颈,智慧农业合作项目促进巴西中小型农机生产制造与应用的现代化升级。未来,中方愿与巴方一道,进一步深化减贫经验交流与合作,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落实具体扶贫项目,打造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公共产品,造福各国人民。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应该掉队。中国愿与包括巴西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找到适合自身国情的减贫之路,携手推动国际减贫合作实现无贫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