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在巴主流媒体巴西247新闻网发表署名文章《从五年规划看中国之治》。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于上个月胜利闭幕。全会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12个方面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至今,中国已走过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的发展历程。五年规划这一制度安排,助力中国实现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为人类社会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范式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战略,始终以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通过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规划,分步骤实施。从“一五”到“五五”,中国建成了独立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从“六五”到“十三五”,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坚实一步。“十五五”时期则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正是这种长期规划制度,让高铁网、5G、北斗等需要长期投入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成为可能。五年规划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蓝图”,而是根据实践需求、成果评估而进行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活的制度”,体现了中国治理的弹性与韧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之治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够避免西方多党制下相互纷争掣肘、利益集团偏私、政策短视、朝令夕改等缺陷,为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稳定锚”。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五年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能够调动各类资源,汇聚各层级力量,促进全社会协同发力,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在于自我革命。“十五五”时期,中国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配置运行的规范和监督,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之治的价值底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五年规划全过程。“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过程中,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深入企业、社区、学校、乡村、工业园区、开放口岸等66个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征集到人民群众311.3万余条有效建言,经梳理摘编形成27个方面1500余条具有建设性、代表性的意见建议,群众诉求在规划《建议》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对历次五年规划成果进行评估时,中国政府始终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标尺,关注乡村振兴、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实际进展,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延续升级民生导向,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之治的世界担当。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外展现了中国政策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未来发展的确定性,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愿继续同各国共享机遇、共促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支持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坚决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当前,中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进展顺利,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巴关系,愿同巴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各自现代化进程。我们相信,“十五五”规划将为中巴深化务实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愿一如既往发挥桥梁作用,加强领区各界交流与合作,助力两国共同发展振兴,共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